056 後悔沒有接聽她的電話(一)(2 / 2)

縣委組織部長杜秋生這次沒有變化,還是原地原職,他聽了徐嫂的話後說道:“嫂子,按照你這意思,在座的都不需要吃糕了,隻有我一個人需要吃,我一人吃下所有的糕,是不是我就能升到中央去了?”

徐嫂這才明白,除去齊祥和這位杜部長沒有晉升外,其餘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晉升,她聽了這話有些不知所措,顯得有些尷尬和不好意思,畢竟跟他們不熟悉。

齊祥剛想說點什麼給徐嫂解圍,這時,就聽彭長宜說道:“你吃下所有的糕,升不升到中央我們無從知道,但有一點你肯定要升,那就是血糖要升,而且血壓說不定也要升高。”

“哈哈哈。”眾人都笑了。

徐嫂和羿楠也笑了。

吃完後,齊祥、羿楠和徐嫂收拾,彭長宜他們幾個坐在客廳,又開始繼續了下午會議的議題。

齊祥一見,他們把徐嫂的家裏當成了會議室,他想提醒彭長宜,就見徐嫂向他擺擺手,然後小聲說道:“領導們在我家研究這麼機密的事,說明他們沒拿我當外人,我高興還來不及呢?不要攆他們。”

這個會,彭長宜認為開得太有必要了,而且他也早就想開了,他當上縣委書記後,給自己訂立的近期主要工作就是要研究人事問題,解決三源幹部年齡老化問題,在開這個會之前,彭長宜就和康斌碰過,想借助三源這次事件,大範圍地調整幹部,轉變幹部多年不流動和幹部隊伍年齡偏大,老化現象嚴重的局麵。

做過組織工作的彭長宜,在剛來的時候,通過觀察,就發現三源的幹部隊伍缺乏流動機製,而且整個幹部隊伍老化現象嚴重。三源科級幹部平均年齡要比亢州高出六七歲。有的單位十多年沒有調換過幹部,幹部隊伍普遍出現作風保守、僵化的現象。那個時候,他就曾經兩次在縣常委會上提出過這個問題,但當時鄔友福不以為然,別人也就不好說什麼了。這次他當上縣委書記後,準備拿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解決這個問題。他在做了大量調研的基層上,一份關於三源縣鄉局科級幹部年齡紮堆老化問題的調查報告,在上周末就呈現在了錦安市委書記翟炳德的麵前。

他在報告指出:三源尤其是鄉科級幹部隊伍的年齡“紮堆”老化現象比較突出,據統計,鄉局級幹部的年齡集中在42至49歲之間,科級單位一把手的年齡超過50歲的占到了55%,42至49歲年齡段的幹部占鄉科級幹部總數的68%以上。鄉局科級幹部的平均年齡達到47.4歲,這種在年齡結構上“紮堆”老化,會帶來幹部隊伍的“斷層”現象:在未來五到十年內,現任鄉科級幹部中將近有40%以上的幹部“紮堆”退休或退出領導班子,年輕幹部卻很難在短期內補充上來。

好的領導班子要由不同年齡段的幹部組成,有經驗豐富的老幹部、承前啟後的中年幹部、朝氣蓬勃的年輕幹部,按梯形結構形成一個領導群體,並使之處於動態發展過程中,這樣才能按照人的心理特征與智力水平,發揮各自最優效能,從而防止領導班子老化,又有利於保持領導班子的連續性和繼承性。

鄉科級幹部年齡“紮堆”老化和幹部隊伍的年齡“斷層”問題的出現,導致了幹部隊伍的活力下降:在職的鄉局科級幹部年齡不相上下,閱曆相似,沒有形成應有的梯次結構,存在著一種“不思進取、等黃靠老”的思想;有許多年輕的後備幹部,長期“備而未用”,進取心慢慢喪失。小龐是近年來被提拔的唯一一個年輕幹部,而且跟原來的幹部有很大的年齡距離。從長遠看,幹部隊伍的年齡“斷層”和鄉科級幹部年齡“紮堆”退休,也會給幹部隊伍的穩定性連續性帶來負麵影響。即使到時再大量選拔年輕幹部來補充,由於幹部來源和幹部成長規律的限製,幹部隊伍質量可能得不到保證,同時,也可能出現新的年齡層次“紮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