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產黨員要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牢記黨的基本經驗(3 / 3)

(1)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鄧小平理論是我們的旗幟,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風險,都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通過實踐來檢驗和發展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發展。發展要有新思路。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麵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3)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麵的改革。改革要從實際出發,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循序漸進,注重製度建設和創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4)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政體,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發展民主,健全法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證人民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

(5)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必須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民族文化優良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6)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7)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人民軍隊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著眼於打得贏、不變質,注重科技強軍,全麵推進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確保軍隊永遠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忠於國家,忠於人民。

(8)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僑務工作,堅持“一國兩製”方針,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共同奮鬥。

(9)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按照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的方針和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處理國際事務,尊重世界多樣性,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10)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團結統一。

以上十條,是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這些經驗,聯係黨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