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壬子日記 七月(2 / 2)

二十一日陰。星期休息。上午雨。胡孟樂來。杜海生來。下午大雨。蔡穀青來。晚得二弟及三弟信,十五日發。又收十五日《民興報》一分。

二十二日大雨,遂不赴部。晚飲於陳公猛家,為蔡孑民餞別也,此外為蔡穀青、俞英厓、王叔眉、季市及餘,肴膳皆素。夜作均言三章,哀範君也,錄存於此:風雨飄搖日,餘懷範愛農。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

世味秋荼苦,人間直道窮。奈何三月別,竟爾失畸躬!

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場。

故裏寒雲惡,炎天凜夜長。獨沈清泠水,能否滌愁腸?

把酒論當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猶茗艼,微醉自沈淪。

此別成終古,從茲絕緒言。故人雲散盡,我亦等輕塵!

二十三日雨。天氣頗寒。上午收十七日《民興日報》一分。下午杜海生來。俞英裏以吳鎮及王鐸畫山水見視。

二十四日陰。上午得羽太家信,十七日東京發。收夏期講演會車馬費十元。收十六、十八日《民興日報》各一分。午後微雨。

二十五日陰。下午寄二弟信,內附與三弟箋一枚。錢稻孫來。

二十六日晴。聞教育部總長為範源廉。下午謝西園來。得二弟信,二十日發。收二十日《民興日報》一分。俞英厓、王叔眉兩君來。

二十七日上午寄二弟信。午得二弟及三弟信,二十一日發。收二十一日《民興報》一分。晚與季市赴穀青寓,燮和亦在,少頃大雨,飯後歸,道上積潦二寸許,而月已在天。

二十八日星期休息。晨稻孫來,午飯於廣和居,季茀、莘士在坐。飯後赴吳興館,夜又飯於便宜坊。收十九日《民興日報》一分。雨。

二十九日陰。無事。夜雨。聞董恂士為教育部次長。

三十日晴。午後收二十二及二十三日《民興日報》各一分。下午赴中國通俗教育研究會,傍晚乃散。此會即在教育部假地設之,雖稱中國,實乃吳人所為,那有好事!晚恂士來,飯於季市之室。

三十一日晴,午後雨。本部開談話會,總、次長演說。下午收二十四、二十五日《民興日報》各一分。傍晚晴。

注釋:

〔1〕上海通俗教育會應作中國通俗教育研究會。由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部分官員和社會名流發起的半官方教育團體。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成立於南京。理事有黃炎培、伍博純等。臨時政府北遷後,其事務所由南京移上海,另在北京教育部設總會機關的\"通信處\",由伍博純等主持。七月中旬後,臨時教育會議在京召開時,該會曾乘機大量發展會員。

〔2〕臨時教育會議教育部為改變清朝學製而召集各地代表舉行的一次諮詢性會議。會議於一九一二年七月十日至八月十日在教育部禮堂舉行。會前(八月九日)曾舉行茶話會,由蔡元培介紹臨時教育會議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