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日記十五 十月(2 / 2)

二十四日星期。晴,大風。上午寄景宋信並《語絲》、《莽原》。寄遇安信附與星農函。寄矛塵信。下午寄小峰信。夜觀影戲,演林肯事跡。

二十五日晴。下午複謝旦信。收欽文所寄小說一包。收中國書店所寄《八史經籍誌》一部十六本,直五元,由三弟代買,十八日發。晚寄欽文信。夜風。

二十六日晴,風。上午收淑卿所寄絨線衣兩件,十滴藥水一瓶,八日付郵。

二十七日曇。晨兼士來別。上午得景宋信,廿二日發。得伏園信,廿三日發。得三弟信,二十日發。得矛塵信,廿一日發。得季野信,十五日發。得秋芳信,十七日發。下午得北新局所寄書一包八種,十八日發。夜雨。

二十八日雨。上午寄淑卿信。

二十九日晴。上午寄景宋信。得伏園信,附達夫函,廿五日發。得景宋信,二十三日發。得璿卿信,二十四日發。寄三弟信,附景宋稿。午後複陶璿卿信。寄小峰信。下午大風。

三十日晴,大風。晨寄廣平信。上午寄霽野信。收三弟所代買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一部二十本,《曆代詩話》及《續編》四十本,直十九元。收辛島君所寄《斯文》三本。下午得謝旦信。

三十一日星期。晴,風。上午得重久信,二十三日發。得漱園信,二十二日發。

注釋:

〔1〕即《爭自由的波浪》。譯者董秋芳寄請魯迅編訂和介紹出版。魯迅編訂並作《小引》後,十一月十七日寄李小峰。

〔2〕即《父親的病》。後收入《朝花夕拾》。

〔3〕國學研究院成立會國學研究院,即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由林文慶兼任院長,沈兼士、林語堂分任主任、秘書。該院成立大會於是日下午舉行,來賓約三百餘人。林文慶、沈兼士等演說後,即進行茶敘,並參觀該院古物陳列室及圖書部。

〔4〕即《卷葹》。淦女士(馮沅君)的小說集。王品青寄請魯迅審閱並編入《烏合叢書》,又請轉托陶元慶繪製封麵。

〔5〕往周會演講魯迅在會上針對林文慶的尊孔思想講了"少讀中國書"和做"好事之徒"兩個內容。記錄稿在《廈大周刊》發表時,"少讀中國書"的內容被刪。

〔6〕《華蓋集續編》於一九二六年十月著手編集,十四日寫《<記談話>附記》、《<華蓋集續編>小引》等,十五日編訖,十九日將稿寄李小峰。到廈門後寫的雜文七篇,於一九二七年三月編成《續編的續編》,一並收入該集。

〔7〕留仙電留仙,指朱騮先,即朱家驊,他致電魯迅、沈兼士和林語堂,請他們到廣州參加中山大學改革學製問題的討論。

〔8〕即《瑣記》與《藤野先生》。後均收入《朝花夕拾》。

〔9〕文求堂日本人田中慶太郎在東京開設的書店,經營中國古書,也出版一些新書。

〔10〕閩南佛學院南普陀寺附設的一所佛學院。

〔11〕寄朱騮先信當時許壽裳失業,魯迅與沈兼士聯名給朱騮先信,介紹他往中山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