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日記十六 十一月(2 / 2)

二十日星期。雨。午後往內山書店買書三本,四元四角。

二十一日晴。上午寄紹原信。午元慶來。午後得小峰信及《語絲》。得李秉中信片。下午得小峰信。

二十二日晴。上午複秉中信。得有恒信。午後寄小峰信。寄立峨刊物四本。下午往內山書店買《思潮批判》、《コゴオ》、《愛蘭情調》各一本,共泉三元七角。得淑卿信,十五日發。得江石信。夜寄小峰信。寄璿卿信。

二十三日晴。下午得小峰信,附真吾信。得璿卿信並書麵畫一枚。晚得田漢信,夜複。

二十四日晴。午後寄小峰信。

二十五日晴。午後往內山書店買書四本,十元二角。下午紹原來。

二十六日晴。下午小峰、衣萍、鐵民來。紹原來。晚小峰邀往東亞食堂夜餐,同坐共六人。夜往內山書店買《マメリカ文學》一本,泉二元。托三弟往中國書店買石印本《承華事略》一部二本,一元。

二十七日星期。晴。上午得立峨信,十九日發。黃涵秋、豐子愷、陶璿卿來。午後托璿卿寄易寅村信。下午望道來。晚李式相及別一人同來。雨。

二十八日曇。上午寄崔真吾信。下午方仁來,贈以《克訶第傳》一部。

二十九日晴。上午得葉漢章信。晚得小峰信並《語絲》及《北新》。

三十日晴。午後往內山書店買《英國文學史》、《英國小說史》、《版畫 作 人 》各一本,共泉十元二角。托三弟往有正書局買《漢畫》兩本,價一元三角,甚草率,欺人之書也。晚邀王馨如、三弟、曄兒及廣平往東亞食堂夜餐。

注釋:

〔1〕往複旦大學演講講關於革命文學問題,講稿佚。

〔2〕即《關於知識階級》的修改稿。

〔3〕即《略論中國人的臉》。後收入《而已集》。

〔4〕至暨南大學同級會演講。暨南大學,初名暨南學堂,一九○六年創立於南京,主要招收華僑子弟。次年改名中學堂。一九一一年停辦。一九一八年複校,名"暨南學校"。後在上海建築校舍,一九二七年夏改組為國立暨南大學。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該校中文係隻有一年級學生,故以"同級會"名義邀請魯迅演講,主要講關於文學創作和讀書方法等方麵的問題,講稿佚。

〔5〕往勞動大學講應勞動大學校長易培基之邀,在該校開設文學講座課。每周講授一次,至一九二八年一月十日辭職。

〔6〕指創造社代表來談聯合作戰事。鄭伯奇等是日及十九日訪問魯迅,商議共同恢複《創造周報》問題。魯迅表示同意。不久因創造社與太陽社同魯迅發生關於革命文學問題的論爭,此議未實現。

〔7〕大夏大學一九二四年六月廈門大學師生三百餘人,因不滿當局壓迫,退出該校,來滬組成大夏大學。一九二七年時校長為王伯群。

〔8〕中華大學應作光華大學。一九二五年五卅慘案發生,聖約翰大學學生為抗議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遭到該校美籍校長的壓製,全體離校,另立光華大學。

〔9〕疑為《唐宋傳奇集》校樣。

〔10〕廣學會英美基督教傳教士於一八八七年創立於上海的文化機構,除宣傳基督教義外也介紹西歐學術文化。

〔11〕往光華大學講主要講關於文學與社會的問題。記錄稿發表於《光華周刊》第二卷第七期(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12〕往大夏大學演講講稿待查。

〔13〕布人形日語: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