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後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拍手道:“廣兒所言極是,這江陵總管府當真沒有必要了,都是一家人,哪還能這般生分?”轉頭取笑楊廣道:“廣兒納了正妃,倒挺會替外家著想嗬!”
楊廣尷尬一笑,又望了蕭玉兒一眼,見她沒什麼反應,心中頗有些失望。其實他也知道蕭玉兒對梁明帝蕭巋並沒有多少感情,隻是想借此向蕭玉兒示個好,也沒抱太大希望。
蕭玉兒冰雪聰明,哪裏不知道楊廣的意思,但她自小被蕭巋所遺棄,本身就對梁國的事情毫不關心,加上對新婚夜之事怎麼都想不通,心中芥蒂明顯,怎會因為這麼一件事情就忘懷。心中知道楊廣借機向自己示好,雖然也有一絲波瀾,臉上卻沒有絲毫表露。
隋文帝楊堅嗬嗬一笑道:“這個多虧了廣兒提醒。確實應該如此,朕明日便在朝會論一論,早些發詔取消了便是。”跟著疑惑地道:“此事雖也對頭,卻跟文治有什麼關係?”
楊廣嘿嘿笑道:“此事乃是剛好想起,順便一提罷了。關於文治之事還未開始說呢!”隋文帝夫婦均絕倒,蕭玉兒在旁也聽得有些好笑。
隻聽得楊廣續道:“文治之事,絕非一朝一夕便可見效,須以一代一代人不懈努力,方能有所成就。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便是這個道理。”
“但中原諸地百年來飽經戰亂,短期之內要做些事情恢複文治,促進文治,卻也並非無可作為。以兒臣之見,眼下可從兩個方麵著手。第一個方麵小一些,第二個方麵卻十分重要,若是做得好,足以奠定千秋萬代之業。”
隋文帝夫婦聽他說得這般大,都鄭重了起來。隋文帝楊堅點了點頭道:“你且繼續說!”
楊廣笑道:“第一件事情便是收攏書籍。如今,官府收藏的典籍屢經喪亂,大多散失民間。前周朝廷收集的典籍,據兒臣了解,僅有一萬多卷。平定北齊時所得到的典籍,除去重複的以外,隻增加了五千卷。大規模彙集典籍,理當在聖明之世。恢複文治,此事十分重要。豈可使典籍長期流落私家,不歸官府朝廷所有!因此,兒臣以為,必須借助朝廷的威令,迫令獻書,並給予獻書者一定的賞賜。這樣,則各種典籍一定會彙集官府,國家書庫就會收藏豐富。”
原來楊廣忽然想起來長安前,自己曾對胡潤泉的師爺廖鑫品許諾,要出金收集民間書籍,與其自己來做,不如通過隋文帝在全國實行,便將此事夾雜在建議當中,當作其中一件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