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7章:苗族飲食文化(2 / 2)

但是,家裏那些兄弟還得靠她來養。

她肯定不好意思問葉晨要錢吧。

現在她母親過來這裏照顧孩子,家裏兄弟沒有什麼意見,主要還是平常楊齡不定時給苗寨那些兄弟寄錢。

“苗族裏麵除了那些民族特色服侍,吃的方麵有哪些?”

雖然葉晨去過湘西很多次,但是,他對苗族特色真的不清楚。

“吃得方麵?這個要問我媽媽才行。”

楊齡對老家吃得方麵,雖然印象深刻,但是起來,怎麼和母親相比呢?

“那你去叫你媽上來看,或許這對你有啟示作用。”

其實,葉晨知道,一個人隻要還是活著,也就那四樣,衣食住行。

衣,衣服,穿著。

食,食物,吃得。

住,住的房子,用來住的。

行,出行,交通的。

窮人有窮人的過法,像穿著普通的衣服,吃著普通的食物,住著普通的舊房子,騎著摩托車或者自行車。

而富人選擇就多了,衣服任買,吃肯定是吃好吃的,至於住的,肯定是住大豪宅,出行方麵,肯定是豪車了。

現在衣服首飾這方麵,楊齡已經很難做了,看來就隻能吃了。

在楊齡下去把母親叫上來,起苗族飲食文化的時候,雖然她文化不多,但是在對苗族飲食文化方麵卻是了解非常多。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

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苗族的菜肴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5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醃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醃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曆史悠久,從製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

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楊齡的母親了很多。

不過,葉晨道:“阿姨,到上海這邊,還是不要吃狗肉,雖然漢人也有許多吃狗肉的,但是和上海這邊還是很不同。”

所以要苗族的狗肉煲,即使真的做出來有人買,葉晨覺得還是不要做,萬一到時惹到那些愛狗一族,那就麻煩了。

“不吃的,我也不吃狗肉,也就是那些留在苗寨的老人可能還喜歡吃。”

楊齡肯定不會吃。

“那樣,阿姨你明去買一些菜回來做苗族菜,我試試看味道如何,如果味道很不錯,楊齡就可以招兩個廚師過來幫忙開一家苗族飲食飯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