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傳聞要注意辨別真偽,聰明的人善於進行理性分析,愚蠢的人總是把傳聞當自己決策的依據,有時候成與敗,就取決於對信息把握的準確度,凡事要考慮前因後果,凡言要考察真假對錯,別人的話能否相信,還得進行自己的分析和洞察。
戰國時期,周王室日益沒落衰微。不僅周天子的號令對諸侯毫無作用,王室內部爭權奪位的矛盾也愈演愈烈,最後竟把少得可憐的封地一分為二,各立新君,稱做東周和西周。
西周的大臣昌他有心爭奪王權,不料泄露了機密,他擔心陰謀敗露會招致殺人之禍,遂在事發前叛逃到東周。當時,東周王也想擴大自己的疆域,與西周爭雄,便把昌他奉為上賓,打算委以重任。昌他一方麵要借東周勢力保護自己性命,另一方麵更想利用東周的軍事力量打擊西周,報複西周王。因為他熟悉西周所有機密情況,將軍國大事一一向東周王訴說,指出滅亡西周並非難事,還為東周王出謀劃策,做好待機進攻的準備。東周王大喜,言聽計從,一一照辦。昌他叛逃後,西周王恨得咬牙切齒,不除掉這個心腹之患,他一日也不得安寧。西周大臣馮且,足智多謀,見西周王為昌他叛逃一事寢食不安的樣子,便進宮安慰道:“大王不必為昌他憂慮了,臣馮且有辦法為王室除掉這個叛逆。”西周王感激地說:“先生能為王室除掉叛臣,孤願舉國聽命,不知先生要調用多少軍隊車乘?”“不須大王勞師動眾,臣揮筆寫下一封書信,昌他不日即可人頭落地。”馮且輕鬆地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說。
馮且設下了一條反間計。他收買了一位往來於東、西周做生意的商人,囑托他帶給昌他一封密信,上麵寫著:“事若辦妥,當速引兵入境。若急切不能成事,可趕快回來。事不宜遲,拖久恐敗露,性命難保。”商人走後,馮且又派人將這一秘密故意透露給東周邊境的守將,說今晚有西周奸細扮作商人進入東周。東周守將聞報不敢大意,當晚果然在邊境上抓住了那個給昌他送信的商人,搜出了那封密信。東周王看了馮且寫給昌他的信,毫不懷疑地認定昌他是西周派來的間諜。為防止他設法逃跑,立即下令把他殺了。
東周王不能對事情進行正確分析,輕信了傳言,中了馮且設下的反間計,成為借刀殺人的凶器,替敵人除去了心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