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香傷在了臉上,但全家最不擔心這事的也是她,不是她不珍惜自己,而是師父送她的靈丹妙藥不少,這種凡人凡器造成的小傷,抹一下就完好如初了。
杜若香沒用仙丹,一是湯老郎中說這傷不會留疤,二是楊家事後又送禮上門道歉,她擔心爹娘見她傷疤好了就忘了她疼過。
還好杜如海夫妻並不是那種無原則好心的人,最重要的的是,杜家門第本來就比楊家高,就算得罪楊家也傷不了杜家分毫。
所以杜若香把楊家送的禮物都退回去了,楊森還自己上門,杜如海也吩咐管家就說老爺不在家,沒讓楊森進來。
如此幾次,楊森也知道杜家故意疏遠他,也沒再賴著上門了。
杜若香鬆口氣,楊家就是勢力小人,離杜家有多遠就多遠才好,她本來愁未來發生的事不能當證據說出去,想不到自己和楊家剛見麵就傷在他們手裏,這傷,也好。
當父母的可不會慶幸女兒受傷,杜若香傷了後不哭也不鬧,初時杜如海夫妻以為她嚇得沒反應過來,後來以為她是聽了郎中的話,可是私下問了乳娘和丫環,杜若香好象對這傷一點反應都沒有,夫妻倆害怕了,女兒向來膽小,又從沒受過這樣嚴重的傷害,不會嚇壞了吧?!
可再問過教她讀書和畫圖的先生,兩人都對杜若香大加稱讚,說她剛學就比大小姐,二小姐當初表現要出色,如果是男孩,成就不會在二少爺之下。
女兒智力沒問題,杜如海夫妻這才放心,那麼杜若香對受傷反應的平淡,當爹娘的隻能推測是孩子小,不懂女孩子傷在臉上的嚴重後果。
對六歲的女兒,大人的安慰方式主要是給禮物。
杜若香先收到杜如海給的一對墨玉鐲,而在她記憶裏,這本來應該是今年過年時的禮物。
何氏則將自己的一支金釵給了女兒,這金釵現在杜若香戴明顯大了些,可它是金子製成蜻蜓的樣子,蜻蜓翅膀上還鑲嵌了幾顆紅寶石。
杜若香明白,娘親這是要補償她沒得到的白玉兔耳環,要不然這金釵本該是她成親時的嫁妝。
她回到前世不過半個月,但許多細節已經開始逐漸改變了,這改變是好事,她回來不就是為了改變家人未來的慘劇嗎?
所以再遇上和記憶裏不一樣的事情,杜若香都會先分析是不是有利於杜家的,是的話,她就不害怕了。
之所以對臉上的傷不在意,一是有靈藥在手,二是比起這點小傷,杜家將來的大禍才是杜若香必須時時警惕的。
說起杜家得罪新皇,那就得先提提現在的皇家。
太和王朝至今已經建國五百多年了,而且代代都是嫡子繼位,每一代的皇帝雖然說不上有多聖明,但至少不會隨便殺人玩,下麵的官員有忠有奸,但還是奸的少,總的來說,老百姓過的還是太平日子。
隻是從第二十八代建元帝開始,嫡子的數量就開始減少,建元帝就一個嫡子,但他嫡女庶子女還有好幾個,所以不會往斷子絕孫上考慮。
按太和王朝的傳統,自然是建元帝唯一的嫡子繼承了他的皇位,這便是第二十九代元封帝,元封帝在當皇子時生了兩個庶子,卻遲遲沒有嫡子出世,連累他一直沒當上太子。
直到元封帝三十出頭了,才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嫡子,這也是唯一的嫡子,也就是第三十代正元帝,也是杜若香現在的當今天子。
杜若香六歲的時候,正元帝四十五歲,而別說嫡子了,這位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卻是一男半女都沒有。
不但現在沒有,杜若香知道,這位皇帝是一直沒有孩子的,就因為沒有正統的繼承人,所以各地的藩王才開始明爭暗鬥的惦記龍椅了。
就在杜若香十七歲與楊家開始商議婚事的那一年,正元帝和皇後突然同時駕崩了,正在京都的藩王之一的定王登基當了新皇。
這事連在閨閣的杜若香聽著都覺得不對,皇上皇後才五十多歲,平常又沒聽說有什麼病,怎麼就沒了,還兩個同時?!
不過皇家的事不是她能深究的,她隻能專心準備自己的嫁妝。
本來國喪其間民間是禁止辦喜事的,但新登基的定元帝說是要慶祝,民間隻許辦喜事,不許辦白事。
杜若香的婚事是在宮變之前就定下日子的,新皇又下了這樣旨,杜家不可能非要為先皇守孝,仍是按之前的日子,在新皇登基的第三個月完婚。
之前民間嫁娶不斷,杜若香不認為杜家是國喪辦喜事惹的禍,真要計較這個,滿門抄斬的也該包括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