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紅很懂得說話的技巧,她說到去打聽就停下來,看兩位少爺都被她說的事吸引住,才接著說:“原來殿裏麵有位小少爺在念經,因為那小少爺長的太好看了,才會圍了那麼多女的去看他。”
“這算什麼事?”杜長平聽著直皺眉,“廟裏的和尚都不管嗎?”寺廟是清靜修為的地方,怎麼還有這樣的事。
春紅笑道:“少爺沒聽清,奴婢說的是有位小少爺在念經,那位苗家小少爺今年七歲,和三小姐一邊大…”所以女人們隻是稀罕個孩子,和尚們當然不用嚴陣以待。
“苗家,那個世族苗家?”杜長寧開口問道。
“這個奴婢就不清楚了,奴婢隻是好奇誰家孩子這麼吸引人,打聽了他姓苗,因為娘親快生了才冒雨上廟祈福的,至於是不是什麼世家,奴婢不敢肯定。”春紅答道。
“那個小少爺挺有孝心的,”何氏當然也聽見他們的對話了,稱讚一句就問杜長寧:“寧兒,你認識那苗家的人?”要知道她這兒子可是難得對書本以外的人和事感興趣。
“不認識,隻是我知道一位姓苗名恒的先生,他的詩文寫的極好,據說是世家出身的,我想苗這個姓氏倒不多見,所以問問。”不過沒聽說有什麼苗姓神童,杜長寧問不到就算了。
何氏一聽是詩文的原因也沒細打聽,京城裏最不缺什麼世家大族了,她注意的也主要是和宮裏有關的,例如春紅聽到關於尤夫人主仆的話,等杜如海回來一定得告訴他。
……
杜如海沒讓何氏久等,以前晚上才回家的他中午就回來了,還帶了禮物。
這禮物倒不是他買給妻兒的,而是江南杜杏娟派人送的。杜杏娟的夫家祖業是在江南做繡品生意,手下有數十個繡莊,提起張家的繡品,那在江南要擺第二還真沒誰敢擺第一。
張家也是領了皇差的,現在快到中秋節當然得往京城送繡品,杜杏娟與哥哥嫂嫂關係極好,這夫家一有人去京城她就捎帶禮物,何況要過節了嘛。
孩子們的姑姑從江南帶的東西,何氏當然得先當兒女的麵打開看,杜杏娟送杜長平的是羊脂白玉的平安扣,送杜長寧的是同材質的玉魚,送何氏和杜若香的是兩隻銀發簪,送她哥哥的是她親手縫製繡了江南山水的一件長衫。
禮物都不算貴重,但杜杏娟凡是有夫家人進京就給娘家人帶東西,天長日久這費的心思和銀錢都不少了。
還是沒有那兩個庶女的…何氏一看禮物就算出來了,杜杏娟不可能不知道杜若蘭和杜若菲的存在,但少從來都沒準備她倆的東西。
杏娟是替她這個當嫂子的委屈呢,尤其是在其本身也不得不接受丈夫的一個庶子和一個庶女後,更加將心比心的看姨娘和庶子女不順眼。
真說起來,何氏了解杜杏娟還勝過了解杜如海,她這小姑在婆家也是受寵的,隻是不給丈夫安排妾室的女人就得背上善妒的罪名,再嬌生慣養的女孩也得在乎自己的名譽啊。
所以杜杏娟隻能在給娘家的禮物上表示這種不滿,為她自己也為何氏小小的抗議一下,這庶出的就是入不了她這姑母的眼,你能拿她怎樣!
隻是這男人的心思到底和女人不同,何氏一看就明白的事,杜如海看了這麼多年就硬是沒往心裏去,每回看到妹妹送來的東西都誇妹妹貼心,家裏人人有份。
家裏人人有份…何氏初聽時還以為丈夫在幫小姑圓場,畢竟小姑新嫁在理事上難免不周到,可看他每回都很欣慰的誇,還的確是真心的。
這位一來是太寵妹妹了,二來那兩個庶女杜如海就沒放在心上,畢竟他還有個嫡親的小女兒,而且杜若香看上去就是比她兩個姐姐還乖巧還柔弱,不多注意再像她姑姑那樣被人欺負了怎麼辦?
何氏在尋思小姑送的禮物,杜如海已經不客氣的開始點評了,他先展開杜杏娟親手繡的長衫:“你們姑姑這繡工要放在尋常人家還行,可張家那是江南第一繡,她這針線我要穿出去了,不是給張家摸黑嗎?”
杜長平和杜長寧就笑。
何氏不幹了:“你以為女人家飛針走線很容易啊,杏娟還有公婆丈夫兒子的衣服要做,能想到你這大哥就不錯了,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是,就你們姑嫂一條心,我一句話都不敢說了。”杜如海笑道,這哪家姑嫂能像他的妹妹和妻子,他能真生氣?
“誰說的,我看杏娟還是最向著你這個當哥哥的,瞧這山水繡的,她在家可最不耐煩女紅了。”何氏有些感慨了,女孩子嫁了人,這夫家再疼她也比不了娘家,我的香兒也是不喜歡女紅的,我也心疼她怕傷了眼睛,可她將來的夫家會這麼心疼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