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中午前就從沈府回來了,她聽到的可是尤夫人當著數十位夫人說的,這些話估計下午全京城的人能都知道了,那她告訴自家人也不算散播什麼。
所以何氏專門讓人去告訴杜如海,讓他中午請張家小叔來杜家吃個便飯。
杜如海一聽就知道妻子這是打聽出宮裏的詳情了,而且應該是好事,不然她會先叫他回來私下商議的。
何氏回來時也快中午,今天請客事先大家都不知道,現在叫自家的廚房臨時加菜加不出多少貴重菜,她幹脆讓人叫大酒樓買了幾份回來。
張家客人是杜家姑娘的丈夫的嫡親弟弟,這可不算外人,他也是杜若香的長輩,何況家裏吃好的小女兒卻不能上桌,何氏和杜如海都會心疼的,反正自家孩子不過才七歲,也不用馬上就計較什麼“男女七歲不同席”的規矩。
張家小叔也沒意見,事實上杜若香今年是六歲還是七歲他根本記不住,他現在最關心的是何氏帶回來的宮裏的消息,那可關係到張家的錢途甚至性命啊。
杜若香有幸坐在飯桌旁聽爹娘和張家小叔說話,因為這太子是她上一世沒有的,所以今天這場麵也是她記憶裏不存在的,她也好奇宮裏到底怎麼樣了,雖然事後問何氏也應該不會瞞她,但總不如現在大人們一起說的詳細。
杜若香是記得自己七歲了,不過她更記得她前世十七歲了家裏來了親戚還是坐一桌的,杜家就一個嫡女,誰忍心讓她一個人一桌吃飯。
至於何氏,那是得了杜家太老太太的餘蔭,杜家祖先本來就是招贅的,真正出麵理事的還是姓杜的女子,如果連和親戚吃飯都要避讓,杜家女人也不用在外麵混了。
所以杜家有這個規矩,小宴的話杜家的當家主母是可以與男性親戚同席的,正式宴席當然還得坐回女客那一邊了。
張家小叔也知道杜家這規矩,本來他小時候還笑過杜家也太把女人當一回事,結果讓他娘聽到,親自拿雞毛撣子教訓了一下,那時候同席的杜家主母是衛氏,是張夫人的好友,再說你瞧不起的女人,是不是也包括生你養你的那個!?
再議論杜家的規矩,就上升到不孝的程度了,何況是今晚,張家的小叔還唯恐何氏坐得遠了,讓他落掉什麼關鍵。
何氏也知道她能得人尊敬,全靠自己消息靈通,她更欣喜自己的眼力,沈皇後多年沒有子嗣,皇後的娘家人在京城達官貴人中根本沒法挺胸抬頭,也沒有幾個商人願意往他們家送銀子,也隻有何氏幾個極個別的,有什麼都不忘了沈家。
其實原來何氏隻是在分析,沈皇後多年無所出還能穩坐中宮的位子,這應該也是位極有手段的女子,對她的好總比對那些後妃的娘家好保險些,也更名正言順些,但她也沒想到沈皇後真有生下嫡親骨肉的一天,畢竟皇後娘娘的年齡可是…
外人想不到,沈家人更想不到,尤夫人這幾天就跟做夢似的,她在宮裏服侍皇後娘娘三天,其實一直是暈頭轉向的,好在真讓她動手的活也沒有。
別笑婦道人家經受不起大事,沈侍候這幾天也是似夢非醒的,昨天皇上散朝時說太子“洗三”該見見舅舅了,他才在滿朝文武的羨慕眼光中進了後*宮,而見了尤夫人後,夫妻三天才見麵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掐對方一把——疼,這真不是夢!
到了“洗三”娘家人給孩子見麵禮的時候,沈侍郎又尷尬了,這都三天了,他又不是不知道“洗三”的規矩,居然什麼也沒準備,他這禮部右侍郎真是白當了。
總算沈家也是小心這些年過來的,一點急智還是有的,沈侍郎解下自己官服上係的玉佩遞過去,這總比什麼都拿不出要好。
更萬幸太子外甥很給侍郎舅舅麵子,新生兒伸小手去抓玉佩,還笑了,這明知道剛出生三天的孩子其實根本看不清東西,但一屋子氣氛頓時就好了。
事後沈皇後就單獨見了兄長,她不顧生產才三天的體弱,嚴厲的將兄長訓了又訓,訓得沈侍郎汗下來了,人也清醒了。
然後沈侍郎再和尤夫人單獨相處,確定宮裏的人沒偷聽,他擺出丈夫的威嚴將妻子訓了又訓,這三天妻子在宮裏的表現皇後妹妹都說了,丟沈家的麵子還是小事,要是有人借她的手讓太子出點意外,沈家哭都沒地方哭去!
“知道為什麼今天皇上隻讓太子殿下的娘家人參加洗三,娘娘說那是因為她沒法起身的原因,但太子滿月時必須招待滿朝文武和皇親國戚了,這時候她必須有精神親自抱著太子才能放心,所以最危險的就是她動不了的這幾天,可我看你惶惶的樣子,這幾天你幫上娘娘了嗎?”沈侍郎極不高興,他妹妹剛生下孩子就把嫂子叫進宮,擺明了是對娘家人的信任,但他這妻子真不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