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多龍大峽穀以出產優質星晶原石著稱,殊不知莫多龍三個字同樣是令人向往的源頭之一。第一次前往過大峽穀的旅者都會被那空中無數體型龐大的翼龍所震撼,從而流連忘返。
莫多龍是十多種已知翼龍家族中體積最小的一種,體積小飛行中能夠完成一些靈活度較高的動作,比如翻滾、垂直衝刺等,缺點是耐力難以長久。早期莫多龍群遷徙過程中發現了這片戰後形成的大峽穀很適合在岩壁上掘洞築巢,就此留下。當地羽部落在此後的時間裏與莫多龍形成了極為特別的共生關係,作鄰相居,共同狩獵,世世代代建立下了深厚的友誼。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莫多龍大峽穀出產了第一枚星晶原石,質量比起其他礦區要高太多。無數人蜂擁而至,包括各大財團和武裝勢力。起初羽部落族人和莫多龍聯合起來守衛自己的居住家園,與外來入侵者持續了五年的戰爭,雙方死傷慘重,血流成河的血腥味一度引發了異化獸狂潮。
五年後,羽部落首領與外來者組成的集團首領談和,雙方提出了對等的條件。自那以後部落中的年輕人不再需要外出狩獵,他們與自己的專屬龍騎日複一日的開采星晶原石,以此換取外來者提供的食物和必要的生活品。
星晶原石的開采極為不易,它誕生於岩漿的深處,傳聞是地球之晶形成過程中逸散出的部分靈氣,這些靈氣曆經無數歲月的沉澱慢慢吸收星力,最終化作純淨無暇的星晶原石。它的外形和誕生環境與鑽石極為相似,剔透無暇,價值遠遠大於鑽石。
人力開采星晶原石一般而言會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岩漿流動中原石隨著氣泡翻滾至表麵將其撈取。除此以外若是達到星將層次的強者可以憑借自身渾厚星力形成保護層潛入岩漿流中主動尋找,這種方式風險巨大,難為長久之效。
於清風放下了從酒店櫃台借來的書,這本書介紹了莫多龍大峽穀的曆史,又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淚史。原來每一枚星晶的誕生如此不易,上麵不知沾染了多少人的鮮血,在岩漿流中討食稍有差池頃刻間化作飛灰。
夜晚於清風來到了房頂天台,遠處的大峽穀中冒起了衝天的紅光,將天際雲層染成了一片紅霞,紅霞中能夠看到一些移動著的黑點,那些是翼龍在黑夜中飛翔。山風陣陣,本應寒冷的風化作了暖風,若離的遠了,晝夜溫差將會顯現出它的威力。
曆經核戰後的歲月裏有一段時間地球處於核冬天,那時候全球溫度整體下降了十多度,許多地域終日無法被陽光照射,加上大量海水被蒸發至大氣層隨著季風的轉移導致了這些地區雨水量的增多,氣候終年寒冷,形成了冰封地域。之後其它地區溫度回升,冰封地域依舊保持著惡劣的寒冬氣候。
火與冰存在的兩個極端世界並不遙遠,莫多龍大峽穀向外延伸一千公裏左右會發現那裏正是冰封地域,呈現半橢圓形將大峽穀包圍起來。夜晚會有來自冰封地域的寒流席卷,假如沒有了地火的存在,那麼這周遭的所有生靈將承受無盡冰冷,日久之下必將成為不毛之地。
於清風將備好的毛毯裹在身上,久待後的確會有些冷顫。他拿出了白日得自拉裏饋贈的雜書,他方才粗略的看了一眼,不巧整座樓的電源供應中斷他這才來到了天台,借著地火映天的光亮勉強能夠閱讀。
雜書不是無名之書,指的是內容生僻的書籍。書名並不是以當下桑蘭星公布的太陽係通用語言而著,比起通用語要深奧難解,這種字在於清風看來頗有幾分眼熟,但他確定自己是第一次見識這種文字。
通過戰芯的幫助他成功地將這本雜書書名翻譯出來,名為《五行戰陣》。根據戰芯內存儲的有限知識於清風知道了這種文字的出處,這是華夏國的骨刻文,曆史可以追溯上古時期,最早在獸骨上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為主。
上麵的字看似比劃繁雜,實則生動的記錄了當時的某些具體生物或事件,一個字就像一幅圖畫,即便初識者細細觀察都能猜測出幾分含義。於清風借助戰芯的幫助細細解讀起書中的內容,開篇提及了此書的出處及曆史淵源。
此書是當之無愧的古籍,不知作書的紙卷是何種材料,入手冰涼柔滑,上麵的黑色字跡深邃清晰,簡直無法讓人相信這本書出自數千年前。
古籍是上古時期華夏古國一個名為五行戰宗的門派鎮派至寶,由宗門的第一任掌門創立,為護派大陣,由門內修習五行功法的弟子組成五行戰陣,講求取長補短,麵麵俱到的精髓奧義。
曆史變遷,國不將國何況一個小小宗門,唯有這本古籍流傳了下來。於清風猜測這本古籍應該是布瑪遊曆天下間無意得到,通過拉裏贈他。
他繼續翻閱,五行戰陣類似於當世的星力功法,上古時期華夏古人追求天道,一些極具天賦的習武者傳聞耗費數百年得道成仙,留下了一段段神秘的傳說。何為天道無人能說清,後來者以陰陽創五行,煉天地精氣強身健體,達到天人合一境地,武力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