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麻姑獻壽(1 / 2)

戲台擺在前院的空地上,大家追隨著老太君出來了。

一位奴才拿來戲本,叫老太君點戲,

老太君問了“之林你愛看什麼戲啊”

尹之林看出老太君對自己的疼愛就說“外祖母今天是你的生辰,第一場你說的算,之林不敢逾越”

“祖母你是不是不疼萌兒了,就疼表姐,不理萌兒”傍邊的王秋萌看見老太君寵著尹之林立馬不幹了,開始耍賴、撒嬌。

“嗬嗬,萌兒這麼大的人還撒嬌啊,也不怕人家笑話,你表姐好不容易才來一趟,祖母疼疼她,你就吃醋啊”老太君被萌兒的話逗樂了。

“不嘛不嘛,祖母你偏心,”王秋萌說完,轉過頭對著尹之林說:“表姐你會不會疼萌兒啊?萌兒很乖的,表姐你會不會喜歡萌兒啊?嘿嘿”王秋萌說完害羞的笑了笑。

“哈。哈。”尹之林被王秋萌的表情逗的笑起來了,又說“表姐怎麼可能不疼萌兒,萌兒這麼可愛,這麼乖,我喜歡你都來不及呢。”尹之林老實的說

“就是嘛,萌兒這麼可愛大家都會喜歡我的,是不是?”

“是啊,萌兒這麼可愛,當然很多人喜歡”

“是啊是啊”

……。

老太君點的是《麻姑獻壽》,尹之林問王秋萌這《麻姑獻壽》的來曆和故事。

王秋萌聽尹之林連《麻姑獻壽》都不知道,就捂著嘴偷偷笑了一下,可惜就這一下被尹之林看到了,尹之林立馬就說‘不說也沒關係’王秋萌就說‘別啊,我不笑就行了,我講可以不’‘嗯,說吧’

“麻姑是一位南北朝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姑娘。當時北方漢族和羯、氐、羌、鮮卑等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因此,他們之間的交往也很多。麻姑的父親叫麻秋,在一個集鎮上替人養馬。麻姑的母親在一場戰亂中被官兵搶去,再也沒有回來。麻秋因為失去妻子,性情一直很壞。麻姑家長期與漢人做鄰居,她從小就向漢人學了一手好針線活,等到年齡稍大一點兒了就常為有錢人家做針線活。一天,麻姑在一戶人家做好針線活,主人很滿意,賞了一個大桃子給她。古時候,桃子在水果中是上品,麻姑舍不得吃,把桃子揣在懷裏,想拿回家與父親一起嚐嚐鮮。麻姑路過街上,看見路邊圍著一圈人,就好奇地朝裏麵看。原來有一位身著黃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邊上有幾俱說:”老婆婆是餓的,如果吃點東西,也許會好的。“可是,大家隻是說著,誰也沒有拿出東西給老婆婆吃。

那時兵荒馬亂的,青壯年都拉去打仗,田地都荒蕪了,糧食很珍貴。麻姑看不過去,就從懷裏拿出那隻桃子,蹲下身來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桃子又甜,汁水又多,老婆婆吃了很快緩過勁來。周圍的人也都嘖嘖地稱讚麻姑。這時老婆婆開口說:”孩子,謝謝你,能不能給我喝點粥湯?“”好呀,我就回去幫您煮去。“麻姑看見老婆婆能開口說話很高興,她把老婆婆扶到洞街的屋簷下坐著,自己三步並做兩步地朝家裏走去。麻姑回家就生火煮粥,父親麻秋回到家,她把街上遇的情況告訴了父親。沒料到麻秋臉一沉地說道:”這種老家夥,餓死算了!你給她吃桃子,已經是她很大的福份了。我們家的糧食本來就不夠,你竟敢自作主張煮粥給她,實在是不像話!“父親不讓麻姑為老婆婆送粥,並把她關進了後屋不許外出。

半夜裏,麻姑仍惦念著街的黃衣衫老婆婆的安危,她聽到前屋的父親呼呼的酣睡聲,就輕手輕腳地走出後屋,從鍋裏舀了一碗粥,快步來到街上,但街上除了狗吠聲,哪兒還有老婆婆的蹤影。麻姑很焦急,到處尋找老婆婆。月光下,隻見原來老婆婆坐的地方,有顆桃核留在那裏,就拾了起來。這時父親麻秋醒來了,發現女兒不在家中,便找到街上,遇見麻姑,就氣急敗壞地連推帶搡把麻姑拖回家,狠狠地打了一頓。

第二天晚上,昨天一夜沒瞌眼的麻姑剛睡下,就看見穿黃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來了。老婆婆撫摸著麻姑的頭說:”孩子,謝謝你!虧你有一片善心。那桃子果然是好東西,我吃了已經足夠益壽延年了,你放心吧。“說著轉身要離開。

麻姑噙著眼淚,受了委曲似的把頭埋在老婆婆的懷裏哭了。老婆婆安慰她說:”好孩子,別難過,以後我們還有機會見麵的。“說完就飄然而去了。麻姑在睡夢裏哭醒了,細細品味著夢裏的事情,覺得黃衣衫老婆婆很不一般。早上起床,麻姑把自己藏好的桃核種在自家的院子裏,一年的時間就長成了一棵大桃樹。奇怪的是,這棵桃樹每年正月裏開花,三月裏就結出又大又紅的桃子,每年三月引來了許多人來看熱鬧。陰曆三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麻姑就用桃子接濟附近一些貧困饑餓的老年人。更奇怪的是老年人吃了麻姑送的桃子都養得很好,不僅能幾天不吃飯不覺得餓,而且原來身上的小毛小病也治好了。集鎮上的老年人見麻姑這樣善良能幹,私下都說她是天仙下凡,每年三月送桃時就稱她是”麻姑獻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