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聖誕節前夕,一個中國學生在美國進修資管碩士學位時,有一門課要求四個人一組到企業去實際參與編寫係統方案。由於同組的另外三個美國人對係統開發都沒什麼概念,所以他這位組長隻好重責一肩挑起,幾乎是獨立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方案上交後,廠商和老師對次係統都相當滿意。第二天他滿懷希望地跑去看成績,結果竟然是一個B,更氣人的是,另外那三個美國人竟然拿到A。他懊惱極了,跑去找老師。
“老師,為什麼其他人都是A,隻有我是B?”
“噢!那是因為你的組員認為你對這個小組沒什麼貢獻!”
“老師,你該知道那個係統幾乎是我一個人弄出來的,是吧!”
“哦!是啊!但他們都是這麼說的,所以……”
“說起貢獻,你知道Bryan每次我叫他來開會,他都推三阻四,不願意參與嗎?”
“對呀!但是他說那是因為你每次開會都不聽他的,所以覺得沒有必要再開什麼會了!”
“那Jeff呢?他每次寫的程序幾乎都不能用,我還要幫他改寫!”
“是啊!就是這樣讓他覺得不被尊重,就越來越不喜歡參與,他認為你應該為這件事負主要責任!”
“那撇開這兩人不談,Mimi呢?她除了晚上幫我們叫Pizza外,幾乎什麼都沒做,為什麼她也拿A?”
“Mimi啊!Bryan跟Jeff覺得她對於挽救小組陷於分崩離析有極大的貢獻,所以得A!”
“親愛的老師!你該不是有種族歧視吧?”
“噢!可憐的孩子,你會打籃球嗎?”
“這關籃球什麼事?”
“這麼說吧,任何大學生,對於競爭大約都不會陌生。大考、小考,一路到高考,能夠順利進到大學的,大概都算得上競爭中的勝利者。但是不幸的是,高考的競爭比較像打棒球,而不是打籃球。如果你當一個外野手,球飛過來了,你隻能靠自己去接住它,別的隊員跑過來,不但幫不上忙,還可能因而妨礙了你的接球。高考也是這樣的一場個人秀,你隻能自己一個人進考場,自己為自己的未來奮鬥。但是出了高考大門,你會發現這類個人秀的競爭是很少見的。不論你是工程師、經理人或是特殊教育的老師,你的成功都必須仰賴別人跟你的合作。就像是一個籃球球員那樣,任何的得分都必須靠隊員之間縝密的配合。”
10年後,他回顧這段學習的往事,他的老師那天給了他一份甚至比碩士學位更寶貴的聖誕節禮物。老師讓他了解到狹隘的抱著“你贏就是我輸”甚至“隻取不予”的生活態度,雖然有時會占到一些小便宜,但是最後卻隻會造成自己悲慘的下場。今天的他,每一天的工作都需要上級的提攜、同事夥伴的幫助,以及別人的大力配合,感謝上帝,從那天開始他就再也沒有那麼輕易地搞砸過自己的團隊。
人生感悟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再大的力量也是由點滴個人力量聚集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