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誌:有野心更要有雄心(1 / 3)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侖的名言是對“野心”最好的詮釋。

成功永遠屬於那些有淩雲壯誌的人。如果想在35歲之前成功,就要大膽地展現自己的野心,讓它成為你成功路上一台永不停息的“發動機”。

1.你的潛力無限大

一項研究表明,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都是有誌氣的鬥士。所以,渴望在35歲之前成功的年輕人,首要的任務就是喚醒心中“誌氣”的力量!

誌氣,是一種對外界刺激感應很敏銳的東西,一旦被喚醒之後,仍需不斷地教育和鼓勵,就像有天賦的人必須注意培養和支持一樣,否則,誌氣和才能,也會像鮮花一樣,容易枯萎或凋零。

假使我們有誌氣而不想去實現它,那麼我們的誌氣將不能保持一種銳利而堅定的狀態,我們的天賦也將變得遲鈍而失去能力。

愛默生說:“我所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使我盡我所能的人。”

也就是說,“盡我所能”是我自己的事。不是盡拿破侖或林肯所能,是盡我自己的所能。我們的能力運用得多少對於世界、自己,都將產生非常不同的結果。

在初到芝加哥的時候,大商人馬歇爾到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在謀職的過程中,盡管有諸多的不順,但他也並非一無所獲。那些征聘夥計的老板,都這樣告誡他:我從前也是從幹最艱苦的工作和拿最低微的工資一步步奮鬥過來的。正是以這些出人頭地的神奇鬥士為榜樣,使他幾乎泯滅的誌氣突然被喚醒,從此他心中燃起決心做一個大商人的希望之火。他一遍遍地反問自己:“他們都可以做出如此神奇的事來,我為什麼不能?”

經過多次的艱苦奮鬥和長期不懈的努力,馬歇爾·費爾特終於成為了聞名世界的大商人。

誠然,馬歇爾也許原本就有成為一個大商人的資格,不過,征聘夥伴的老板們的忠告,的確喚醒了他的潛力,打碎了他依賴他人的酣夢,幫助他擺脫得過且過的環境,促使他取得了最終的成功。

一般人常以為誌氣是天生的,是無法被人加以改進的。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人的誌氣,都是被人喚醒,或是受刺激而突發的。

我們中間的大多數年輕人都具有非凡的潛在能力,但這種潛能在大部分時間裏都處在酣睡蟄伏狀態,它一旦被喚醒,就會做出許多神奇的事情來。

在美國西部某城市的地方法院有一位審判官,他在中年的時候還是一個粗魯的鐵匠,但在他六十歲的時候,他竟成為了該市一座最大圖書館的主人,他被譽為該市第一個博覽群書並為民眾謀福利的人。

是什麼使這位鐵匠發生了一場生活革命?也許你不相信,他隻不過是偶然聽到了一場關於“教育的價值”的演講!是演講者的睿智把他的潛能喚起,才使他的誌氣覺醒,使他走上了自我發展的成功之路。

也有一些人,他們直至生命的後半段才發揮出他們的才能。與上麵那位鐵匠相似,他們或是因為讀了一本激勵的書,或是因為聽了一場令人興奮的演說,或是因為遇見了一個能夠了解他、信任他、鼓勵他的朋友,於是潛藏在內心的誌氣突然被喚醒了。

你可以同那些信任你、鼓勵你、讚許你的人住在一起;你也可以和那些永遠嘲笑你的希望、揶揄你的理想、時常在你的熱心上澆冷水的人住在一起。但這對於你的生命潛能的發揮,將產生天壤之別的影響。

當我們試著走進失敗者的隊伍中去詢問他們的得失時,你將會發現,大部分人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他們從來就未發現得以使之興奮而鼓勵他前行的環境,也就是說,他們的誌氣從來就未曾被人喚醒過,這樣,他們就沒有力量從不良的環境中掙脫出來。

在任何情形之下,你都應不惜一切努力,投入能喚醒你的誌氣、能刺激你走上自我發展之路的環境中。努力接近那些能了解你、信任你、能扶助你去發現自己、能鼓勵你要盡百般努力的人。你的生命是以取得偉大的勝利而榮耀於世,或是苟且偷生地虛度一生,就全依賴於你的這一抉擇。

親近那些力圖在這個世界上有所表現的人吧——他們有高遠的目標,有宏大的誌氣。親近那些精誠懇切的人吧——他們能樂於助人,助你努力服務於社會。同樣,感謝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吧!他們的蔑視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出你心中的能量。

2.用雄心實現野心

成功永遠眷顧那些有野心的人。如果你想在35歲之前成功,就要大膽地展現自己的野心,讓它成為你成功路上一台永不停息的“發動機”。

拿破侖有一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是對“野心”的最好詮釋。初聽起來,“野心”一詞很刺耳,但是你要知道,幾乎所有35歲之前成功的人都是因為自己有一顆“想當元帥”的野心而最終如願以償的,其實野心就是雄心。

野心就是以獲得好成績的誘惑來鞭策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成績有提升自我評價、增強自信心的作用,所以,強大的野心或許是靠成績隱藏自卑感的心理反映。

野心在生活中有時沒有多大用處,尤其是在你不想以特別的成績得到特殊評價時。但如果缺乏爭取好成績的衝勁,就會對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如果你對工作缺乏野心,將很難在35歲之前成功。

爭取好成績的動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教育、熏陶所形成。這個社會以“成績評定一切”為取向,老師和家長均以教導子女有強大野心為目標。

當然,想在35歲之前成功的人士必須注意:一個人擁有適度的野心是有益的,一旦過度,則極有可能走向人生原則的反麵,是不可取的。

十有八九你沒聽說過保爾·德塞納維爾。他是何許人也?據他自己說,他是個幹什麼都不行的庸才。但是,年輕的他卻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和適度的野心。有一天,28歲的德塞納維爾腦子裏響起一段曲調,他便將它大致哼出來,並用錄音機錄了下來,請人寫成樂譜,名為《阿德麗娜敘事曲》,阿德麗娜正是他的大女兒。曲子譜好後,就在羅曼維爾市找了一個遊藝場的鋼琴演奏員為之錄音。這個演奏員一文不名,窮得很。德塞納維爾給他取了個藝名,叫理查德·克萊德曼……往後的事,不說你也知道了吧!唱片在全球一下子賣了2600萬張,德塞納維爾輕而易舉地發了財。他說:“本人不學無術,對音樂一竅不通,不會玩任何樂器,也不識樂譜,更不懂和聲。不過我喜歡瞎哼哼,哼出些簡單的、大眾愛聽的調兒。”

德塞納維爾隻作曲,不寫歌詞,他的曲子已有數百首,並且流行全球。20年來,德塞納維爾靠收取巨額版稅,腰纏萬貫。

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解釋為是適度的野心帶來了連續的好運。做任何事情他都想獲得成功。1978年,他花了28萬法郎買了一匹馬,幾個月之後贏得了美洲獎,淨得獎金200萬法郎。1992年,因為走錯了門,他在一間錄音室裏無意中遇上了一個吹長笛的阿根廷人,名叫迪戈·莫德納。他看見莫德納的脖子上掛著一個鴨蛋形的小樂器,挺奇特的。這種小樂器名叫“陶笛”,德塞納維爾從未見過,也未聽過,於是他讓莫德納表演一下。他當機立斷,將莫德納聘用。結果以在樂隊伴奏下的大提琴與陶笛協奏曲灌製的唱片《陶笛之聲》共賣出110萬張。唱片中的12首曲子全部都出自德塞納維爾之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何才能使自己擁有適度的野心呢?下麵的建議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設定可能達成的實際目標。

2.野心應符合自己的個性,不必強求攀比。

3.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期望不太滿意時,偶爾會有更大的野心。因此,首先要檢討對自己的要求是否“合乎實際”,如果超過實際,必須立刻改進。

4.過大的野心會影響健康。目標定得太高,被不可能實現的強烈野心侵蝕,結果容易患腸胃潰瘍等疾病。

5.現實地設定能夠獲得成功的目標,而且盡量以得到顯著成果為主。

6.獲得成功的同時,不要在勝利的榮譽中沉溺太久。

7.不要持續為取得好成績而給自己施加太大的壓力。

8.偶爾要找個時間放鬆一下。唯有這麼做才能把能力發揮到最好,沒有人能夠永遠維持能力處於高峰狀態。

9.勿采用消耗過多能力的方法,如此隻會得到“拚命三郎”的稱號。

10.隻有保持平常心才能保證維持好成績。

3.大膽“妄想”

成功不僅需要腳踏實地地做,更需要“天馬行空”地想。綜觀35歲之前成功的傑出人士,有哪個不是敢想敢做的呢?

窮人想擺脫困境,生活得更好,進而想發財、像小康人士那樣生活,直到像富人那樣生活。小康人士也盼望發財致富,渴望有一擲千金的氣概,而富人則想成為全球頂尖巨富,或者能攀上政壇的高峰。當然,你也想到年紀輕輕可能不能創造如此輝煌成績,但你仍然無時無刻不在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成功呢?

想象力通常被稱為靈魂的創造力,它是每個人自己的財富,是每個人最可貴的才智。拿破侖曾經說過:“想象力統治全世界。”一個人的想象力往往決定了他成功的概率。一個人想象力越豐富,他成功的次數就會越多,反之,就會越少。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