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尹子奇卻笑了。因為,就在清點損失的過程當中,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割來的小麥居然少了幾十捆。被老鼠吃了?不可能,老鼠吃也吃不了這麼多啊。被自己人吃了?也不可能,沒有人會傻到啃麥穗的地步。合理的解釋有且隻有一個:被唐軍搶去了。唐軍興師動眾前來劫營,居然就是為了幾十捆小麥。這說明了什麼?對,這說明,他們缺糧了!
尹子奇高興萬分。打這以後,叛軍越發凶猛地攻城。睢陽的局勢是一天比一天嚴峻了。
糧食越來越少,敵人卻越打越猛,這該如何是好,張巡很犯愁。他腦子轉得快,很快便想到了解決辦法。這個辦法在我國古老的智慧當中通常被表述為以下五個字兒:擒賊先擒王。
不錯,確實是個好辦法,擒著了王,敵人群蛇無首,必定陣腳大亂。但是,這個辦法操作起來卻相當的有難度。因為,王可不是那麼好擒的。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或許是真的,但想要在百萬軍中取敵酋首級,你試試?
尹子奇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他每次上陣的時候,都要求親近的將校仿效自己著裝。遠遠一看,就是一堆尹子奇,根本分不清楚哪個是齊天大聖,哪個是六耳獼猴。張巡隻是凡人一個,他可沒有如來那樣的本事兒,能分得清哪個是行貨,哪個是水貨。況且,不要迷信如來,如來隻是個傳說。那個時候也沒有大炮,否則一炮過去,管他行貨水貨,一起炸上天就OK了。
正是這個習慣,使得尹子奇多次免遭張巡的“黑手”。但是,常言說得好,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呢,更何況人乎?一來二去,張巡便想到了定點清除的法子。
一次,兩軍攻防之時,張巡又發現了那一夥兒尹子奇。他心中竊喜,讓南霽雲把一支蘆杆當箭射向敵人。
一名叛軍士兵撿起蘆杆看了看,就將其呈遞給了其中的一個尹子奇。張巡大喜,南八(南霽雲的小名,聽著有些像南瓜),就那小子,射他,給我爆頭。南霽雲當即張弓搭箭,瞄準尹子奇的腦袋,“嗖”的就是一箭。
尹子奇正在那兒美呢,嘿嘿,張巡連箭都沒有了。驀地,隻覺一陣勁風撲麵而來,尚未來得及躲閃,便覺著眼睛一黑,劇痛無比,倒栽下馬來。
南霽雲有個外號叫做神箭,之所以會有這麼個綽號,是因為他的射術極為精準,堪與戰國時期楚國的神射手養由基相媲美。通常情況下,他這一箭射過去,尹子奇必定腦穿漿流,死得硬硬的。但是,這一次,距離實在是太遠了,雖說還沒有到“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的地步,但這一箭隻是射中了尹子奇的眼睛,並沒有穿透他的腦袋。尹子奇僥幸不死,但是一隻眼睛卻瞎了。
張巡當即命人趁勢殺出,叛軍大敗,連夜退回了陳留。
第二次睢陽保衛戰取得了勝利。
戰後,張巡遣使去見河南地區唐軍的最高領導人——嗣虢王李巨,請求他封賞有功將士。沒想到,李巨的態度居然極為冷淡,隻給了張巡三十多張沒蓋戳的任用狀,而且上麵的職務都是一些非常低微的小官兒。張巡氣得要死,將士們為國賣命,你身為領導人居然如此小氣。一個氣不過之下,他寫了一封信斥責嗣虢王李巨。(巡籍將士有功者請於巨,巨才授折衝、果毅。巡諫曰:“宗社尚危,圍陵孤外,渠可吝賞與貲?”巨不聽。)
李巨大怒。當時,睢陽城中已經補充了六萬斛糧食。李巨因怒生恨,居然命令張巡、許遠將其中的三萬斛轉運給濮陽和濟陰。許遠多次派人做工作,李巨不僅不鬆口,反而責怪許遠不聽節製,說是要到皇上那裏參他和張巡一本。許遠無奈,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三萬斛糧食被運走。
豈料,濟陰守吏收到糧食後便投降了尹子奇。當時,尹子奇的眼傷已經愈合,他率領數萬大軍於七月再次圍攻睢陽。
空前悲壯的第三次睢陽保衛戰就此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