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莊迅速傳令下去,全軍務要努力向前,並且親自擂鼓助威。一時間,叛軍士氣高漲,漸漸有壓倒唐軍之勢。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南山之上突然傳來了咚咚的戰鼓聲。一彪人馬居高臨下,俯衝而來,一邊衝鋒,一邊射箭,所過之處,一股羊騷味兒撲麵而來。叛軍仔細這麼一瞅,唉呀媽呀,又是回紇人。
可不是嘛,從南山上下來的正是管崇嗣與葉護的人馬。這路人馬及時趕到,並在最恰當的時機投入了戰鬥。他們一衝入戰陣,戰爭的天平“嘩”的一下就傾向了唐軍。叛軍哪裏能禁得住兩麵衝擊,頓時全麵崩潰,被殺得是丟盔棄甲,屍橫遍野。
嚴莊一路狂奔,第二天清晨就趕到了陝郡,看到了傷心的一幕:城頭飄揚的大旗上都繡著一個大大的“唐”字兒。來晚了,王思禮已經搶先襲占了陝郡。嚴莊隻好收拾殘軍,敗退洛陽。
(三)
安慶緒十分驚慌,趕忙召集文武大臣商量應對之策。大臣們七嘴八舌,說什麼的都有,有的主戰,有的主守,有的主和,莫衷一是。
安慶緒問嚴莊,哥,你有啥好法子?
嚴莊確實有法子——北還範陽。理由如下:首先,從人文環境來看,咱們剛剛遭到失敗,士氣低落,唐軍乘勝而來,風頭正勁,心理上我們就已經輸了;其次,從自然環境來看,洛陽地處平原之上,四麵空闊,根本就是無險可守。所以啊,不如趁敵人還沒有來到之時,趕緊棄城轉移、北還範陽吧。還是那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安慶緒本來就是個沒主見的人,又見嚴莊說得頗有幾分道理,便收拾人馬,大肆搶掠了一番之後,於十月五日夜撤出了洛陽城,望北而去。臨走之前,安慶緒還做了一件事情,將唐朝降將哥舒翰、程千裏等三十餘人統統殺死。
程千裏死得確有幾分可惜。就在一個月前,蔡希德來攻上黨,程千裏率百騎出戰。也是他點兒比較背,後撤入城的時候,橋突然坍塌,程千裏跌入深坑之中,為蔡希德所生擒。程千裏沒有一絲兒的驚慌,反而昂著頭向城上喊話,“非吾戰之過,此天也!為我報諸將士,乍可失帥,不可失城”。城中守軍,“聞之泣下,晝夜嚴兵城守,賊竟不能拔”。
死亡時間、死亡地點和死於何人之手,是纏繞在哥舒翰身上的三大謎團。唐史三大經典,《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各執一詞。《舊唐書》認為,哥舒翰死於投降後不久,死亡地點是洛陽禁苑,殺人凶手是安祿山,“作書招光弼等,諸將報書皆讓翰不死節。祿山知事不諧,遂閉翰於苑中,潛殺之”;《新唐書》則認為,哥舒翰死於洛陽光複之後,地點則在黃河之畔,殺人凶手是安慶緒,“東京平,安慶緒以翰度河。及敗,乃殺之”;《資治通鑒》又是一種說法,哥舒翰死於安慶緒出逃之時,地點就在洛陽城內,殺人凶手是安慶緒,“庚申夜,慶緒帥其黨自苑門出,走河北;殺所獲唐將哥舒翰、程千裏等三十餘人而去”。
到底哪個說得對,這仍然是一個疑問。不過,在小玉的心目中,哥舒翰早死了,在他麵對安祿山屈膝下跪的那一瞬間,他就已經死了。
《唐書》之內頗多謬誤,但“醜哉舒翰,不能死王”一評,確是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