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權無勢的王爺,要是失了父皇的聖心,看他往後拿什麼立足!
太子得意洋洋,為自己搶在靖王麵前開口的機智點讚。
靖王像是完全沒看到太子的目光一眼,從容的上前對皇上做了個揖:
“淩皇叔出兵固然能加大邊關戰場的勝算,但是皇城不能沒有軍隊駐守。像是上次民亂哄搶上宮家商鋪的事情,那時候若是有兵力,也不至於損失那麼慘重。”
靖王娓娓道來,接著深深一鞠:“兒臣剛入朝堂不久,對這些事情該怎麼處理並不清楚,淩皇叔是出征還是留守,當然由父皇做主。”
“哈哈……沒錯,皇城不能沒軍隊駐守!”靖王就是會說話,皇上聽後笑的眼睛都彎了。
靖王雖然沒有明說自己讚不讚成淩王出征,但是不但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了,還順道給了皇上一個不讓淩王出征的借口。
皇上他不高興才怪呢,越發覺得重用這個兒子沒錯。
太子冷冷的睨了靖王一眼,靖王這個人就是虛偽,不同意就不同意,以為他把話說的婉轉一點,淩皇叔會看不出來嗎?
淩皇叔雖然沒有表明過什麼態度,但是會親自出席靖王的婚宴就表示淩皇叔是看重靖王的,可靖王卻敢背著淩皇叔這麼做……
嗬嗬,如此一來淩皇叔還會看重靖王?太子冷笑,他不介意靖王在皇上麵前得寵。
太子得勢之後,皇上對靖王的寵愛已經入不了大臣們的眼了,雖然很多人都在觀望,但是普遍對靖王不看好。
但自從龍淩煦出席了靖王的婚宴,靖王在大臣們眼中就變樣了……
下了早朝,皇上高調的用一道聖旨駁回龍淩煦請戰的折子。
當然,聖旨上沒有明目張膽的說不讓龍淩煦出征,它婉轉的說了一大堆理由,並且還誇了龍淩煦一頓。聖旨彰顯出皇上對淩王的看重,還拐著彎兒的說了些淩王不要辜負皇上的看重之類的話。
整個的意思頗有些“朕不讓你出征是為你好”的感覺。
但是,皇上心頭是什麼意思,大家都懂。
皇上覺得龍淩煦去戰場是想撿功勞,把聖旨的類容寫的這麼冠冕堂皇,明顯是在惡心龍淩煦。
龍淩煦接聖旨的時候也就意思意思的跪一下,傳旨公公一把聖旨念完,他立即起來,當著公公的麵兒隨手把聖旨扔給身邊的管家,一言不發的轉身就走。
公公臉色有些尷尬,畢竟他是代表皇上傳旨的,這讓他很難堪。但好在他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在淩王這裏得不到好臉色,什麼都沒說,對著管家堪堪笑了兩聲便回宮複命去了。
皇上得知這一情況的時候卻高興的很。龍淩煦一點因為朕阻了他撿功勞的路而心裏不順了!
能讓龍淩煦心裏不順,皇上好有成就感……
淩王府今日不得清靜,太子料定龍淩煦此時對靖王不滿,想再去落井下石一番,指使自己的人挨個來淩王府送禮,晚上他還親自跑了一趟。
他們上門的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
“請淩王不要放棄請戰啊,隻要您堅持,皇上也不能不答應。天啟需要您,邊關需要您!”
某不要臉的人把這段話喊得非常慷慨激昂,引得淩王府再次被路過的百姓圍觀。當然,不管他們喊得多激動,都被管家拒在門外了。
不過,禮倒是都收了。
這是蘇婠央的意思,看太子的行為就知道太子有意黑皇上一把,蘇婠央便勉為其難的配合太子一下。收了禮物,就表示淩王有心出戰,隻是皇上不允許而已。
第二天,皇城的百姓又換了談論的話題,這次當然是討論淩王出征的事情。
龍淩煦請戰折子上麵針對楊將軍必敗的那番話也不知被誰傳了出來,百姓們對此討論的很激烈。
他們當然不懂淩王說的是對是錯,但是討論一下也不會有損失。有支持龍淩煦的,也有支持皇上的。
有人認為,淩王說的話就是真理,他說楊將軍會敗戰楊將軍就會敗戰,淩王鐵血沙場十幾年,他對戰場上的事情最清楚。他說什麼都是對的,皇上就該早點把淩王派去戰場。
也有人認為,楊將軍出征時聲勢浩大,朝廷軍隊浩浩蕩蕩綿延數十裏,將士們一個個威風凜凜,那麼強的兵力,不會戰敗。國內兵力不能空虛,淩王應該在皇城內鎮守。
而且,邊關也沒有戰敗的消息傳來,哪裏需要淩王出征了?
當然,百姓們的討論雖然激烈,但也是很平和的。雖然各持己見,但隻是理智的交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