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南潞王令,第一批南潞王府護衛軍,共三千人,在王府世襲護衛大將軍高建峰的帶領下,於城廂縣外舉行了閱兵儀式,受到南潞王的高度讚揚。
王府護衛軍三千人,從集合到訓練成軍,才一個月不到,其速度勘稱驚人,十三縣長老功不可沒。早在一年前,十三縣長老便開始有目的的對當地的適齡青年進行挑選,而這三千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同時,南潞王府左右親衛軍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著,右將軍李傑在南潞王即位不久由雲和縣經過大安嶺的秘密通道趕到了城廂王府,圓滿的完成了南潞王交給他的第一個任務。第一批南潞王府親衛軍,左右二軍共一萬人,也聚集到了城廂縣城外的親衛軍大營。
可是,對於軍隊問題,南潞王卻同十三個長老有著重大的分歧。在王府議事大廳,南潞王會同四大家臣和十三位長老對於軍隊及相關問題再次舉行了會議。
以城廂謝長老和雲和縣李長老為首的大部分的長老強烈要求三支軍隊盡快將三萬九千人的編製做到滿員,然後在半年內擴充到十萬人,如果雲合三縣的滇西軍隊到時還不退出南潞境內,就用武力將滇西軍趕出南潞。
“各位長老,恕建峰直言,按照王府的軍費預算,支撐三萬九千人的軍隊已經很是勉強。如果要在半年就就擴充到十萬人,恐怕王府將其他預算挪為軍費,也是很難支撐的。”高建峰指出了龐大軍費的問題。
“不錯,雲合三縣的滇西軍肯定不會輕易退出,到時候勢必會有一場大戰。十萬大軍一動,又需要王府花費多大的開支,恐怕是難以計算的。依照如今王府庫中的財物來看,支持三萬九千人人的戰爭尚還要向百姓索取,再多的話,整個南潞將陷入災難中。”關英達作為內務總管,很明白的點明了王府的困境。
“軍費不足,雲合三縣上下十六萬人願意拿出所有財產,隻希望早點趕走滇西人。”雲合李長老表明了決心。
李長老這麼一說,頓時所有長老均附和起來。雲合三縣於十幾年在滇西軍的占領下,成了他們這些老一輩南潞貴族的恥辱,就算付出一切,他們也不願意再看著外人管理著自己的地方。
“各位長老的心情,本王可以理解。本王何曾不想早日收回雲合三縣呢。如今雲合三縣的這種狀況,是南潞郡的恥辱,也是我這個南潞王的恥辱。但是,我不能讓一場戰爭,將我們南潞的未來給徹底葬送。就算我們最後拿回了雲合三縣,但整個南潞已經元氣大傷了。難道大家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麵嗎?”張瑞製止了各位長老,“雲合三縣,永遠是屬於南潞的,本王向各位保證,一年內,將讓滇西軍在雲合三縣內徹底消失。如果一年過去,本王仍然不能實現南潞的統一,便頒布南潞王令,就是與滇西軍玉石俱焚也決不妥協。”
“各位長老,你們就給王爺一點時間吧,各位的忠心,王爺是明白的。”關英達連忙勸起長老們,“但是王爺初即王位,百廢待興,王府的財政狀況各位也很清楚。就連皇上賞賜用來修繕王府府邸的銀兩,王爺都拿出來投到土地改革中去了。還有籌辦銀行,興辦學校,辦工廠,這些都需要錢。如果把這些錢都充做軍費,那王府如何履行他的其他職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況且王爺少年有為,定然不會讓大家失望,請各位長老不要在軍隊問題上糾纏了。”
“兵在精而不在多!南潞王府世襲親衛右將軍李傑向各位長老保證:我李傑,一年之內將親自率領親衛軍把滇西軍趕出南潞,如若不能,將以死謝罪。”李傑右手摸著胸口,向所有人發誓到。
緊接著,李濤也是發起了李氏家族的誓言來,雲合縣李長老頓時忍不住大哭起來。
“王爺的仁慈,難道各位長老一點也看不出來嗎?”高建峰終於忍不住大聲喝到,“王府之護衛軍,親衛軍,統屬於王爺,由三大將軍負責,這是祖上千百年的規矩。十三長老負責地方事務,何時能夠幹預王府軍隊了?”
高建峰的這聲猛喝,猶如驚雷一般,讓是十三位長老驚醒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