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真是慚愧,鎮西王如此對我們南潞,卻不想那些年輕人如此莽撞,竟做出如此事來。”羅長老有點後悔的抱怨著。
然而這個時候,關於雙方在雲合三縣上的爭執,由羅長老代表的南潞王府算是與鎮西王府達成了一致。雲合三縣重新由南潞王府駐軍管理,滇西軍從此退出,而南潞方麵給予滇西方麵一定的金錢賠償,算是將這件事給平息了。所以,羅長老的話,在鎮西王聽來,也並不顯得那麼做作。
漸漸的,劉師爺又摩挲起他的鼻煙壺來,心情也放鬆了許多,“盡管我們滇西與南潞兩邊都是相互理解的,這次雲合三縣的事,確實也是一個誤會。但是恐怕事情已經傳到皇上那了,某些人再加以利用,對南潞王將十分不利呀。”
鎮西王也點了點頭,“劉先生說得很有道理,不管怎麼說,南潞軍對滇西軍進行了襲擊,是誰也隱瞞不了的事實。如果按大了講,被人安個欺君之罪也不一定。”
當然,作為地方勢力,產生摩擦其實也是再正常不過。不過周武帝在位這十來年,也沒有哪一個地方勢力敢這麼不給皇帝的麵子。可以說,南潞軍突襲滇西軍,已經是在嚴重的挑釁周武帝的天子權威。
顯然,劉師爺的考慮是充分站在了南潞方麵而想的。應該說,南潞方麵在事後對滇西方麵的種種讓步,或者可以說近乎討好的行徑,也許便是希望在應付朝廷的盤問上,鎮西王府不要扯南潞郡的後腿。
“對於朝廷方麵有可能的質問,我家王爺已經上書給皇上認罪了,至於最後的結果如何,就要看皇上的定奪了。”羅長老也是無可奈何的說到,當然,從內心上,並不擔心朝廷會不會以此做文章,首先,皇帝對南潞王的寵愛那是有目共睹,而且南潞人拿回屬於自己的地盤,那也是理所應當。要知道,不管是哪朝哪代,南潞郡都擁有著充分的自治權,從來沒有被分裂成功過。
“這樣吧,本王給陛下上個折子,就說滇西軍與南潞軍進行演練,由於不小心出現了一定的傷亡。相信這樣至少可以堵上一些人的嘴巴,如果陛下真要追查起來,我們來個不認,這樣陛下也拿南潞王府沒有辦法。”鎮西王說出了一個法子。
羅長老聽到鎮西王願意如此,當然是求之不得,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趕緊說到,“我就我家王爺向鎮西王先謝謝了,不過我家王爺已經上書說南潞軍對滇西軍進行襲擊,並且也認罪願意接受懲罰。要鎮西王再上個折子,替我家王爺在皇上那美言兩句,能讓皇上不怪罪我家王爺就好了。那高建峰和李傑,就不用管了,年紀輕輕的便當了將軍,卻一點都沒有他們父親的穩重。”
“年輕人嘛。”鎮西王連忙勸說到,“既然如此,本王稍後就給陛下上折子,這種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隻要不被那群人拿來說話,相信以陛下的大度,應該不會過於追究的。”
“再說以南潞王與昌平王府的關係,皇上不看僧麵也會看佛麵的,不然就太令功臣們傷心了。”劉師爺說到。
羅長老點點頭,笑了笑說,“應該沒有什麼事吧,隻要鎮西王不追究,我想皇上也沒有追究的必要吧?咱們南潞郡,一向是聽調不聽宣,在南潞,除了南潞王的命令,恐怕誰說的話都不會見效。”
羅長老的這番話,要是在外麵說,恐怕早就被認為是大逆不道。但是偏偏鎮西王和劉師爺聽了後卻是暗自高興,其實在滇西州,又何曾不是隻聽王命而不聽皇命呢?於是乎,羅長老的話被鎮西王與劉師爺認為是一種提示,一種要獨立於朝廷之外的決心。但是,羅長老這番話卻純粹是出自於無心,而南潞王也並沒有想到分離出華夏的念頭。不過卻讓鎮西王再也不用怕朝廷借著南潞郡來對對付滇西州了。這樣一想,對於失去南潞郡,鎮西王也再不用去煩惱了。既然都不想受朝廷的約束,當然更不可能與朝廷一起來對付自己了,這唇亡齒寒的道理,恐怕盡管南潞王年少,也應該是明白的。而滇西軍也不用為了固守住李家鎮這個北部的防禦重地而浪費人力物力了。
眼看著氣氛活躍了很多,羅長老準備要執行南潞王所給他安排的最重要的任務。雖然羅長老不明白經濟對於一個地方政權有多大的意義,也不明白商業對於經濟的重要性,更是不明白王爺為什麼願意用南潞銀行也覺得緊張的資金去換取在滇西州未來的權益。但是,他仍然盡心盡力的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