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曆二百三十二年,在過完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後,南潞王張瑞攜王妃陳佳麗與一幹親隨,奉旨進京麵聖。盡管王府眾將與十三縣長老均是不讚同南潞王此刻進京,但是聖旨已到,加上南潞王決心已下,已經木已成舟。再次交代留守王府眾人好好為南潞未來而繼續努力後,張瑞踏上了進京的路程。
按理說,正王妃李英愛本該是陪同張瑞進京的合適人選,然而張瑞走後,王府卻必須留一個在表麵上能鎮得住場子的人,同為王妃的陳佳麗與張玲顯然是不行的。四大家將,全都擔負著重要職責,一個也沒能陪同在張瑞身邊,這恐怕是南潞王與這四個家將第一次的分別。然而十八衛的成熟,讓張瑞壓根就不會為自己的安全所擔心,加上右將軍李傑的警衛團一路護送,除非是朝廷要對南潞王不利,其餘路上的宵小之輩,保管是有來無回。
由於南潞郡地處盆地,一共有三條路與外界相同,經土橋,北上北麓,也就是昌平王府的治所。南出白果縣,便是滇西州,而西出三溪,即為平揚州了。
要往京城,張瑞上北麓,或是下滇西,都是可以繞道去京城的。雖然下滇西後再往東走,一路上氣候較好,路也平坦,人文地理也是豐富多彩,但是滇西州現在對自己的熱乎勁,讓張瑞放棄了這條路線。況且張瑞最敬重的母親大人還在昌平王府,自己由北麓去京城,還可以看望一下母親,以及昌平王府的眾位長輩。
張瑞要經過北麓去麵聖,昌平王府裏裏外外便是熱鬧極了。昌平王在朝廷當這萬人之下的太師已然多年,王府子弟也不少在朝為官,散落在這地方的張家子弟那更是數不勝數,不說這昌平王一支的宗親,其他旁支或者有親戚關係的就更加多了。周武帝親自宣旨著張瑞京城,那是將有大大的封賞的,不說別的,就衝著張瑞給皇上這送的禮,恐怕大周稍微在官場上混得比較好的官員,便已經不敢去細細猜想周武帝究竟要給張瑞多大的封賞。三百盒甜味齋的糖果,一百麵琉璃坊的明鏡,五百副南潞特產刺繡,以及據說比比甜味齋糖果更加名貴的一種西方傳來的名酒,統統是這個即位才幾個月的南潞王獻給周武帝的禮物。
而就衝著這三百盒的甜味齋糖果,以及一百麵琉璃坊的明鏡,眾多得到這一消息的人,便已經是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了。從一開始認為南潞王是欺君罔上,純粹的邀功都喪失了基本常識,到後來的聽說南潞王與甜味齋和琉璃坊的關係非比尋常,漸漸的生出嫉妒之心,最後,如何拉攏這個新貴,成了所有人統一的想法。
抱著這種想法的,恐怕要數那些在外為官的昌平王府的子弟最甚。不說別的,就單純以昌平王府與南潞王府的關係,這便是近水樓台。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是南潞王張瑞的叔伯長輩,若光論親屬,在他們想來,這張瑞也該是賣個麵子給他們的。想想這滇西州的鎮西王府,吃了南潞一個大敗仗,最後居然反而因禍得福,撿了個大大的便宜。對外人尚且如此,想必張瑞對同是張家人的叔伯們,也是萬萬拿不下臉的。
這樣,在張瑞還在路上時,消息靈通的王府內各房主事的嫂子弟媳,便爭先恐後的往張瑞母親的住處跑。弄得原本愛好清淨的南潞郡主朱珍,每天都要應付著這些為丈夫的前途奔波的女人們。這些女人們,大概也是得到了丈夫的授意,送的全部是貴重禮品,一點要求也不提的就是來與朱珍拉著家常,隻明裏暗裏的說著大家都是一家人,什麼事都應該互相照顧。起初這些女人們都是分別來,但是一個來了後,總覺得與朱珍的談話時間不夠長,就顯得自己沒有誠意,於是乎,等候的人實在等不急了,也就參合了進去。再後來,這些女人們也就不管朱珍屋裏有沒有人,每天就想著法的拎著東西去朱珍那,隻將這朱珍弄得心煩氣躁還偏偏找不出理由拒絕。
所幸是老王妃最後將朱珍接到自己院裏去住著等張瑞,昌平王府的女人們才漸漸放棄了與朱珍繼續增進關係的計劃。
“哎喲喲,這些人啊,老太婆我身體不好,就是送也隻是送的不雜滴的人參。看看,這千年人參,他們送你還說什麼普通藥材,個個都是,有便宜占了,就扔出孩子來套狼了。”老王妃指著朱珍從各房主事的女人們送的禮品中選出的一些老年人所需要的藥材後,一個勁的念叨著,“張瑞這孩子,優點一大堆,就一個缺點,隱藏不住身上的光芒喲,太耀眼!小時候吧,太聰穎,讓這些個王府的叔伯嬸娘沒少在背後嫉妒,也幸好是有老頭子寵愛,否則啊,哪能這麼一番風順的繼承南潞朱家的王位呀。現在呢?又太有本事,聽王爺說,皇上對他是器重得很,這次專門召他進京,便是有不小的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