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任誰也想不到,與南潞王關係及其敏感的老太師,昌平王張天德居然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不管他是替孫子說情,或者是為孫子加罪,其結果都是自身受損。莫非屹立朝堂幾十年,近年來更是到達頂峰的張天德的轉折點到了?恐怕位列朝堂中的不少大臣都或多或少的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開始了幸災樂禍。如果能借此將這老太師給搬倒,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從中獲利。
“臣有話說,請陛下恩準。”張天德站出來卻冒出這麼一句。
“老太師請講。”周武帝點了點頭。
“上次關於雲和三縣事件,陛下看在臣麵上不予追究,臣至今惶恐。張家世代深受皇恩,無不以報皇恩為榮,斷然不敢做出危害朝廷江山社稷之事。南潞王雖是我張家子孫,但是從即位南潞王之日起,已然自立門戶。其功過當由大家評判,陛下切不可因老臣而有錯不究,否則老臣就是死也難以麵對張家的列祖列宗,更難以麵對先帝的重托。”
張天德這一番話,無疑是表明了自己鮮明的態度,這南潞王張瑞一事,自己是決不插手。
不少人認為張瑞一事定然重大,必定觸怒龍顏,張天德這完全是處於自保,不由的便生出落井下石的想法。不過張瑞卻明白,事情已經明朗,皇上與祖父唱了個雙簧,為的就是借此事件,充分的打消雲和三縣事件對自己的影響。當然,張瑞也猜想到了,昨日到太師府參加宴會的那些人,或許也是明白了幾分。
而張瑞對於自己的第二宗罪,完全便是無中生有,因為早在年前,關於甜味齋與琉璃坊的始末,自己早就清楚的交代給了周武帝。至於周武帝為何要借此來發揮一番,還要將內務總管魏奎喜給犧牲掉,倒不是自己能琢磨出的。
“老太師請放心,朕必會好好處理此事件,決不讓他人亂嚼舌尖。張氏一門忠烈,為大周所做的貢獻,朕銘記於心,但是若真的有張家人做出有辱先人之事,朕也將嚴懲不貸。”說罷,周武帝向滿朝文武問去,“各位愛卿對南潞王所說二罪,有何看法?”
周武帝話音剛落,便出來一名言官,姓劉名新,名字似乎應該屬於新興勢力的代表,卻是始終站在保守派一邊,當即說到,“啟稟陛下,臣以為南潞王所犯二罪,均乃重罪,理當重罰,否則不足以服眾。其私自用兵造成國家動蕩,又專營奇淫異巧造成奢侈之風,不僅深負皇恩,更是禍國殃民。”
張瑞看了一眼這叫劉新的言官,不過三十初頭,相貌堂堂,並且說得振振有詞,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倒還真算得上是一個不怕死的好言官。卻不小心看到其說完後居然看了一眼尚司徒,並且情不自禁的露出了一閃而過的興奮之情。
而久居朝堂的那些實權大臣,看到周武帝略微皺眉後,卻是暗暗替劉新不值。張天德能位居太師一職多年,更掌握西北軍政,就算剛才那有意的推脫之詞,又是你個小小言官可以動得了他孫子的?若這劉新是尚司徒的嫡係,做次先鋒也就罷了,或許還可被保住,可惜卻是為了能靠上派係才甘當馬前卒。
原本也想借此機會來探探底的保守派大臣以及張天德的政敵,看到周武帝的表情後,卻暫時按兵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