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榮耀的背後:人生第一次劇痛(2 / 3)

父親的哭聲一開始就很大,後來幹脆成了號啕大哭,我感到整個屋子的窗玻璃都快被父親的哭聲震碎了。每當這個時候,我都不忍心看父親失聲痛哭的樣子。父親每次從帷帳後麵走出來時,淚水都布滿臉龐,這讓周圍的侍從官也感到悲痛欲絕。

1974年8月19日,親人們與在青瓦台居住了10年9個月的母親進行了今生今世最後的告別。當時我看到父親孤苦伶仃的樣子,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一個想法,那就是:我不能再讓父親悲傷下去了。

陸英修用生命的代價,換取了大多數韓國國民對樸正熙的理解。而她的離世,讓樸槿惠的人生發生了第一次轉折。妻子離世後,樸正熙一直抑鬱寡歡,無意續娶。由於父親不肯續弦,22歲的樸槿惠開始代替母親履行“第一夫人”的責任。

麵對狂風巨浪的衝擊

陸英修女士的離世非常突然,突然到樸槿惠連見母親最後一麵的機會都沒有。母親去世後,樸槿惠中斷了她“法國留學後要站在講台上教書”的夢想。樸槿惠沒有太多的抱怨,她把這個當作自己的命運。樸槿惠說她大學時期曾做過一個奇怪的夢,這個夢一直讓她記憶猶新。

“在一個海岸邊,因為風浪太大,我與周圍的人全都躲進了燈塔下方。就在我們躲進去的那個瞬間,整個場景突然跳轉,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出現在了燦爛的陽光下。在康莊大道的盡頭有一個小山丘,而那個小山丘上此時正在升起一個美麗、火紅而又耀眼的太陽。”

當時樸槿惠並沒有多想,也沒有告訴任何人,她隻是默默地記住了這個奇怪的夢。做完這個夢不久,樸槿惠又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我在宇宙中,周圍有一個璀璨的藍光環,這個璀璨的光環一邊轉動一邊慢慢地逼近我,散發出無數美麗又神秘的燦爛光芒,非常的夢幻。”

這個夢讓當時的樸槿惠感到某種不安,但是她也找不出不安的理由,於是便把這個夢寫在了自己的日記本中。

“雖然無法證明這兩場夢和我的人生有關聯,但是每當想起母親的死以及我人生的改變時,我都會不知不覺地回想起這兩個夢境。”

回到韓國的樸槿惠很快就完全承接了母親生前的工作。她每天要檢視寄到青瓦台裏的數百封反映民怨的信件,檢視完畢後還要一一確認負責部門是否認真處理。樸槿惠的主要工作包括尋找落後環境、中小型企業、被遺忘的貧苦階層,進行公益服務。因為每天要做的事情堆積如山,樸槿惠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尤其是工作繁忙時,她恨不得把時鍾的表針固定起來。白天的工作時間不夠用時,樸槿惠就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晚上12點就寢淩晨5點起床。如果有海外貴賓來訪的話,為了做好事前準備,樸槿惠隻能舍棄那僅剩的5小時的睡眠時間。用樸槿惠的話說就是:“就連生病也沒空疼痛。”

每天起床後,樸槿惠都會在等待早餐的時間收聽當天的新聞,接著檢查自己的行程表和處理重要文件。9點,是青瓦台的作業時間。

樸槿惠一直努力讓自己不要成為懶惰的“第一夫人”,所以她都以比別人還要勤奮的原則來處理事情,這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有效地完成更多事情。樸槿惠如此拚命,讓她的輔佐官們也吃盡了“苦頭”。在工作中,樸槿惠時時以母親陸英修為榜樣,經常親自到現場去處理民怨。

每當樸槿惠工作疲憊時,她就會看著母親的照片,“就像以前和她麵對麵談心事一樣把心裏的話說出來,這個時候我就會確信母親一定在某個地方守護著我”。

“父親的悲傷感染著我”

在樸槿惠的母親陸英修去世之前,陸英修的大姐就不幸離世,當時樸槿惠的家人都感到十分悲傷,母親陸英修也傷心哭泣了好幾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