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試教育盛行的年代,幾乎每個學生都有過分班的經曆,誰都希望自己能被分到快班或實驗班,而每個老師也希望自己能帶最優秀的學生。而有的時候,所謂的分班,隻不過是校長的一個小計謀……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新學年剛開始時,羅森塔爾博士讓校長把三位教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我們特意挑選了100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組成三個班讓你們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位老師聽了很高興,並表示一定盡力讓這些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校長又叮囑他們,對待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樣,不要讓孩子或孩子的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更不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是全校最優秀的,老師們都答應了。
一年之後,這三個班的學生的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區的前列。這時,校長告訴了老師們真相:這些學生並不是刻意選出來的最優秀的學生,隻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最普通的學生。老師們得知真相後麵麵相覷,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事情竟會是這樣,於是,他們轉而都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高。這時校長又告訴了他們另一個真相,那就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全校最優秀的教師,也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普通老師罷了。
這個結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這三位教師都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而且學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對教學工作充滿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賣力,結果肯定非常好了。
要成功完成一件事,隻要你能夠充分肯定自己,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你就克服了最困難的因素,事情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