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蔣先雲將藏好的名單拿了出來,畢恭畢敬地交給毛澤東。毛澤東仔細地看著名單,點頭說:“不錯,都是有誌之士,好幾位還是我發展的同誌。”
毛澤東抬頭看了蔣先雲一眼:“他們什麼時候到?”
蔣先雲說:“為了安全起見,三五人一組,將分多批到達上海。”
毛澤東點頭:“如此甚好。”
毛澤東笑著看了陳建峰一眼:“信中何公對你的評價頗高,不過想要進黃埔軍校,隻怕不容易。”
蔣先雲問為何?毛澤東說這一次到廣州參加總複試的有誌青年很多,經上海複試前往廣州的同學就遠超200人之多,全憑考試成績錄取,你們三人得抓緊時間複習。”
陳建峰挺胸,說:“不怕,國文、數學、曆史、地理、英文,這些科目根本不再話下,問題不大。”
能說自己懂英文的人不多見,考黃埔軍校是不用考英文的,毛澤東一聽陳建峰竟然懂英文,刮目相看,說:“了不起,你還會英文,公專開了英文課?”
陳建峰說:“沒有,是跟楊卓新先生自學的。”
楊卓新毛澤東是知道的,毛澤東哈哈一笑:“原來師從楊卓新先生,還別說,考文化還真不在話下。但黃埔軍校不僅僅隻考這些,不知你對新三民主義這些又了解多少。”
陳建峰實話實說,說這一路上蔣先雲知無不言,告訴了他許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對付考試肯定沒有問題,但要說真正領悟那還真是說不上。毛澤東一聽,說思想上的東西從來就不可能一撮而就,這就得靠你自己慢慢去想慢慢去悟,別人還真是無能為力。希望你有一天能真正明白這中間的道理。
毛澤東笑,說:“不過,有先雲給你指導,如你所言,對付考試還真是沒有任何問題。”
蔣先雲笑,說:“他啊,其實用不著我教,他天生就是一個充滿激情的革命者。”
“是嗎?”毛澤東衣袖一挽,說:“先雲,磨墨,這就給你們寫錄用通知書。”
蔣先雲笑,說:“毛先生,這麼簡單,何公那尚且需考考文章,您這三言二語,不用筆試,這就通過了。”
毛澤東笑,說:“在我看來功夫在詩外。考試無非就是一個形式,我這一關最容易,但凡到了上海,一般都能過,畢竟革命就需要大量像你們這種胸懷理想的有誌青年才能完成,我是巴不得你們這樣的年輕人越多越好。但第一期黃埔軍校名額有限,而報名者踴躍,有些超乎想象,考試無非就是優中選優,雖然有些遺憾,但不得不為。廣州那一關能不能過,那就得看你們自己的了。不過你們三人的文化素質都高,先雲你就更不用說了,有豐富的革命鬥爭經驗,你們三人,肯定都能考上,我不會看錯。”
當晚,執行部安排三人入住離執行部不遠的“名利大旅社”,並給三人每人五塊大洋,聊作路費。三人到得旅社,已經有通過複試的人先行入住,等待後天那班從黃浦碼頭發出的輪渡前往廣州,先行入住的兩人一高一矮,比蔣先雲他們三人先到一天,此時正躺在旅社的床上百無聊奈地看書,一看有新同誌加入,自是無比興奮。大家握手,相互自我介紹。
陳建峰這才知道高個者黃維,江西貴溪人氏,矮個者為胡宗南,浙江鎮海人氏。黃維因為在學校宣傳共產主義思想與當地鄉紳交惡而被迫棄職離鄉,此次經方誌敏和趙醒依介紹到上海來進行複試的。陳建峰和蔣民雲不知道方誌敏和趙醒依為誰,自然沒什麼感覺,但蔣先雲卻是知道,此兩人為早期共產黨人,蔣先雲很是熱情地和黃維握手。
胡宗南的情況則與黃維有所不同,其是小學教員,因為斷言十年間,中日之間必有一戰,所以也與陳建峰一樣,投筆從戎。蔣先雲見胡宗南身高隻及一米六,竟然得以通過麵試,不免有些好奇。胡宗南說自己這些年除了教書,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閱讀史學名著,暑假之時,遊曆各地,對山川河流,成竹在胸,昨日在執行部,與毛先生一席交談,毛先生惜其才,特與放行。
五人之中,胡宗南1896年生,年齡最長,陳建峰和蔣民雲則同為1905年生。大家拱手,都尊稱胡宗南為兄。
胡宗南笑,說:“雖然年長幾歲,但自知五短身材,雖有些謀略,手卻無縛雞之力,這一路,還得仰仗各位老弟多多幫襯才成。”
蔣先雲笑,說:“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理想遠赴廣州,既然同為同誌,自當互幫互助才是。”
黃維點頭,說:“此言對極,同誌之間就該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