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各個擊破(1)(2 / 2)

陳建峰這次預備集中優勢兵力,以逸待勞,突然“攻其一點”,這個“一點”就是晉城的常崗旅團。

雲台山離哪路掃蕩的日軍近?晉城的常崗旅團。

由於板垣師團已經抽調到其他戰區,現在在晉西、晉東南的日軍都歸中島指揮,如此一來,中島的部隊不免有些良莠不齊,中島指揮的部隊既有善戰的嫡係第十六師團,也有戰鬥力一般的其他師團。

常崗旅團就屬其他師團之列,雖然轄二個步兵聯隊,但它原本歸屬於另一個丙類師團指揮,日軍的此類丙類師團,武器裝備、人數和戰鬥力跟甲、乙類師團根本無從比擬,如果拿陳旅作為參照,那麼中島的第十六師團就相當於陳旅的蔣民雲團和康平團,而常崗旅團的戰鬥力就隻能是八路軍的縣大隊,日軍甲類師團和丙類師團之間的力量懸殊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常崗旅團轄二個步兵聯隊四千人,看似強大,實則常崗旅團還不及中島嫡係第十六師團的任何一支步兵聯隊,屬參與本次掃蕩日軍中的弱旅。

根據偵察連偵察的情報,這次掃蕩,常崗除了留一個大隊的日軍固守晉城外,常崗親自率領二個聯隊三千餘日軍參與掃蕩,其離開晉城不久,常崗旅團就一分為二,以聯隊為單位分進,每個聯隊一千五百餘日軍,常崗一分兵,力量就顯得更為薄弱,這就是陳建峰的機會,打仗就是要避其強而攻其弱,專揀軟柿子捏,常崗就是這個軟柿子。以陳旅現在的戰鬥力,要想吃掉常崗旅團的一個聯隊,也還真是不難,即便是吃掉常崗旅團這次出動的三千餘人,要是單打獨鬥,那肯定是綽綽有餘。問題是中島也不是傻瓜,人家也是沙場老將,看得清問題,常崗旅團分兵後,看似給了陳建峰可乘之機,實則暗藏殺機,各部日軍都在以間隔不到五十裏的距離成三角形推進,常崗的二個聯隊就與高平縣出動的一個大隊成一個互為犄角的三角隊形前進,一方被圍,其他兩方就可迅速支援,此種陣勢,陳建峰知道肯定做不到速戰速決,一旦與常崗旅團的任何一部交戰,陳旅就會被常崗死死拖住,中島就可指揮其他日軍在外圍形成第二層包圍,與陳建峰一戰定乾坤,結果怎麼樣,自然是敵損一千自損八百,陳旅大傷元氣。

傻瓜才會這麼幹,陳建峰不是這樣的傻瓜。

可既然不準備跳到根據地外圍去,那就必須吃掉常崗的一個步兵聯隊,這樣才能粉碎中島的掃蕩計劃,陳建峰與朱有良左錫林以及蔣民雲康平他們再三計議就在於此,常崗這枚軟柿子非吃不可,問題是怎麼吃,怎麼在保存自己的同時消滅常崗旅團一部或全部。

陳建峰認為機會不會從天而降,而是靠自己去尋找,怎麼尋找,那就是敵進我退,敵疲我打,誘敵擾敵,給中島製造困擾,給中島製造混亂,越亂越好,陳建峰不信中島不出錯。隻要將中島的部署打亂,拉大常崗旅團與日軍各部的距離,那麼常崗這枚軟柿子就好吃多了。

中島依照部署,指揮南北中三路日軍對太行山腹地有條不紊地推進,北路黎城的日軍一個騎兵聯隊和一個步兵聯隊沿太行山南下,中路由中島親自帶領一個步騎兵聯隊經壺關掃蕩前行,而就在陳建峰到達雲台山的第三天,南路的常崗旅團也已經進至陵川一帶。

這一日,中島進至太行山腹地,眼看鐵壁合圍將成,陳旅似乎毫無察覺,中島一想到即將一雪前恥,自是暗自欣喜,不料到了深夜,風雲突變,北路的指揮官和南路的常崗先後電告中島,說剛剛遭到八路軍的突然襲擊,此股八路軍精於夜戰,武器精良,戰鬥力極強,一下子就從聯隊之間的薄弱處突圍出去,尤其是往北突圍的八路,清一色的輕機槍,還有騎兵,為八路軍罕見,各部都不敢窮追,請示中島該怎麼辦?

中島和中澤對著對著地圖分析,北路的八路必定為陳建峰的旅部,因為根據情報,陳旅也就旅直屬的特務營有德製裝備和騎兵,特務營一直隨八路軍旅部行動,從來沒有分開過,哪裏有特務營的地方,哪裏就有陳建峰。而且根據無線電測向小隊的報告,說在往北突圍的八路軍中還監測到八路軍旅部電台的信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