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兄怎麼看這兩個方案?”林彪問。
陳建峰沒有立即回答,林彪本著審慎的態度,在戰局出現異常的情況下,改變作戰方案,暫時放棄攻錦州的作戰計劃,改攻長春,屬隨機應變,無可厚非。
問題是現在圍繞著攻打錦州的作戰計劃,幾十萬大軍或圍城或打援,都雲集在遼西一線,現在的解放軍是兵團作戰,不同於以前幾千上萬人的紅軍或者八路軍,船小好調頭,人少好機動,這麼大的兵力一旦退回長春,百密尚且有一疏,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疏而不漏,尤其是現在的廖耀湘兵團已經遊走在彰武、新立屯一線,這是我軍通往後方的必經之地,廖耀湘兵團之所以舉棋不定,沒有從彰武、新立屯向阜新猛攻,雖然與兩個縱隊對其進行阻援有關,但在陳建峰看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衛立煌和廖耀湘害怕被林彪圍點打援。現在林彪要想將幾十萬大軍一下子撤到後方還真是不容易,這麼大的動靜,衛立煌不可能不知道,一旦衛立煌覺察到了什麼,命令廖耀湘兵團死守彰武、新立屯,切斷東野各個縱隊的退路,到時錦州、錦西之敵在追擊而至,我軍腹背受敵,搞不好就會自亂陣腳,損兵折將。
陳建峰說:“以我之見,我認為以目前的情況,還是宜以攻打錦州為宜,往返拖延時間倒在其次,給了衛立煌可乘之機才是應該為慮的問題。錦州之危一解,剛剛截斷的北寧線又會連成一片,如若如此,我那校長再怎麼不會指揮,他也會看出這其中的機遇,如若他改變分散布兵的策略,將東北作為主戰場,命令華北的傅作義軍團放棄華北,從北寧線進入東北,與我東野在東北決一死戰,那東北的戰局孰勝孰負,還真是無法定論。”
林彪倒吸了一口冷氣,陳建峰說出了一個他林彪最為擔心的問題,如果47年戰略反攻一開始,蔣介石就命令華北的傅作義軍團入東北,與東野在東北決戰,東北的局勢還真不可能是現在這般模樣,好在蔣介石不懂得棄子,他是華北想要,東北也想要,這才給了他林彪挪騰的空間,一旦如陳建峰所說,東野棄攻錦州,蔣介石將傅作義軍團順勢調入東北,錦州之圍頓解,沈陽之危也可自解,東野將來的日子還真是不太好過。
林彪長籲短歎:“還好你陳建峰不是傅作義,還好你陳建峰沒在蔣介石的陣營,要不然你給蔣介石獻計獻策,東北現在早就成了一鍋亂粥,孰勝孰負還真是沒法說得清楚。”
陳建峰搖頭,說:“傅作義未必就看不清楚,隻是他有自己的小算盤罷了。”
林彪搖頭,說:“你和傅作義不一樣,傅作義現在對蔣介石隻是委以虛實,表麵熱情,內心又是另外一回事,倆人之間不可能做到開誠布公,推心置腹,你陳建峰呢,救過蔣介石的命,蔣介石對你一貫信賴有加,傅作義的話蔣介石會有所懷疑,懷疑傅作義居心叵測,你陳建峰就不一樣了,你陳建峰的話,蔣介石肯定會相信,肯定會再三斟酌,說不定還會采納,真要如此,那東北就不是現在的東北了。”
相對於陳建峰剛才所說的情況,目前錦州的局勢還不算糟糕,林彪痛下決心:“那就咬緊牙關,拚死一戰,打錦州。”
“開弓沒有回頭箭。”陳建峰說,“綜合考慮,我認為攻錦州比回攻長春為妥。”
林彪命令:“致電中央軍委,說經過反複斟酌,東野仍以攻錦州為佳。”
林彪同意了陳建峰的作戰計劃,決定仍以陳建峰兵團的六個縱隊主攻錦州,其他兵團拚死阻援,林彪同時決定,調東野唯一的炮兵縱隊和僅有的十五輛坦克歸陳建峰指揮,參與攻城。
陳建峰欣喜不已,他知道東野炮縱有各種野炮近五百門,加上趙熙海的炮師,整個錦州周邊就有各類重炮七八百門。他陳建峰什麼時候這麼富有過,有炮縱和坦克營的加入,無疑會加快攻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