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睡獅怒醒盧溝橋!鐵蹄踐踏天安門(20)(2 / 3)

人家讓撤出宛平城,我們就拱手相讓;

人家不願簽字,我們就決不堅持……

按中日代表協定的撤軍時間是9日上午9時。由雙方派員監督。

日軍不是冰,而是失掉原形的水。

他們每刻都巴不得積聚天下所有的濁流,不僅僅是為了淹沒良田,而是給善良的人們創造滅頂的水患,災難。

首先破壞協議的是日軍旅團長河邊正三。

這不能不提到他8日晚下達的那個命令:

“旅團將兵力集結於盧溝橋車站附近,準備明天天亮時攻擊。”

“明天”,即今天,7月9日。

當時,即7月8日,河邊下令向盧溝橋運兵也許有一定道理。因為他不可能未卜先知次日他們會有一個悲慘的結局,以及由這個結局而帶來的一個“協議”。那麼,到了現在,中日雙方已經有了停戰協議,他就該履行協議的各條款項,撤兵。

不,河邊根本不按照協議的規定去撤兵。他仍然要執行他頭天晚上所下達的命令:增兵――第1聯隊主力集結於盧溝橋車站附近,所餘一部分兵力占據了沙崗。

河邊有他的理由:“監督中國軍隊是否履行協議。”

別人便無話可說了,因為協議上確實有“監督”這個內容。

世界上果真有那麼一些人臉皮厚得子彈也穿不透。明明是他放了火要燒別人的房子,可他咬著死理說自己是趕來滅火的。

河邊可以派兵監督中國是否撤兵。

那麼,誰去監督日軍呢?

……

中國軍隊開始履行撤兵協議,向盧溝橋以西撤退。

這時,河邊再一次下令炮轟宛平城。100餘發炮彈從日軍陣地上一會兒就發射出去了。

中國方麵責問日方:為何開炮?

日軍回答得慷慨激昂:掩護部隊撤退。

不對。掩護哪家部隊撤退?他的軍隊根本還未撤退,何談掩護?

中方抗議:你們違約!

日方這才不得不裝模作樣地向豐台撤軍。

中國按照協議派300名保安隊員到宛平城去接防。

接防的石友三這支保安隊在河北省乃至平津一帶很是有一點名氣,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全仰仗了石友三此人。

石友三太不一般了。概括他的特點主要有二:一是他從一個流落北平的閑散者混到軍營裏,先是因為身材矮小,不夠兵格,補為馬夫,後來竟當了馮玉祥的貼身護兵。接下來,就官運亨通,一路順風,連長、營長、團長、旅長以至軍長。真夠讓人對他刮目相看!二是這家夥做的壞事千車也載不完萬船也運不盡。他在升任旅長期間,駐軍包頭,廣結當地士紳地主、富豪大賈,每逢地主或商賈被搶遭劫時,他便派兵拘捕槍殺。所殺者多為平日不甘忍受剝削淩辱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長工、佃戶、苦力、夫役等。不到半年,被石殺害的百姓就有500人之多。

難怪當地老百姓稱他為“石閻王”,日寇入關後,石友三一頭栽到土肥原懷中做了幹兒子,土肥原則利用與石的關係,通過石勾結土匪在冀東、玉田縣一帶組織河北戰區保安隊,騷擾華北,充當日軍侵華的別動隊。眼下,石友三是冀北保安司令,收了土匪隊伍改編為四個步兵團,駐防清河、北宛、黃寺一帶……

將要到宛平接防的就是這樣一支隊伍,日本人先用它自然是很有眼力了。

自己的隊伍來了,日軍仍然不給開綠燈。他們刁難的是中國軍隊,決不是衝著石友三。

開往宛平城和盧溝橋的300名接防隊員。行至大井村時,受到日軍的突然襲擊,保安隊當場陣亡1名士兵,受傷者數名。整個隊伍被阻隔在這裏。

中方提出雙方監督撤兵委員前去交涉。

日方不表示同意,卻也不拒絕。擱置。拖延。

原來,保安隊進行到大井村時,日軍對他們進行搜身檢查,提出種種刁難:

不準攜帶重機槍入城;

每人帶子彈不得超過30顆。

按照日軍的這個“標準”,保安隊的全體成員幾乎都不夠入城條件。日軍把保安隊攔截在大井村,不讓進也不許退。

整整僵持了三個小時。

到了中午12點多。監督撤兵的中方委員周思靖、日方委員中島弟三郎才到了大井村,就保安隊接防問題與河邊交涉。胸有成竹的河邊當下就提出了三條:

一、城內中國軍隊隻留一個小隊,其餘全部撤到永定河西岸;

二、保安隊限定50名,隻能攜帶步槍和30發子彈;

三、為了監視中國軍隊撤退,由日軍旅團長到苑平城內巡視。

日軍又大踏步地向前進了一步。

中方則小心翼翼地向後退了兩步。

自然第三條沒有答應。目前任何人還沒有把河邊請進宛平城“巡視”的膽量。

這樣,所有攜帶機槍的保安隊員以及身上帶的子彈超過30顆的保安隊員,隻好回到北平去“輕裝”。

無理的、沒有邊際的糾纏,耗掉的不僅僅是寶貴的時間(不用說日軍贏得了時間),更可惡的是磨禿了官兵們的銳氣(不用說日軍受到的是莫大鼓舞)。直到下午6時,才有50名保安隊員疲憊不堪地離離拉拉地進了宛平城。

其他“輕裝”的隊員返回大井村,再到宛平城,已經是晚上7點多鍾了。不過,不是雙方協議規定的300人,也不是河邊提出的50人,而是不足200人。這大概是既給河邊留了點“麵子”,又給了他點“厲害”。

河邊是不會知足的。得寸進尺是他至死都不會改變的本質。就在中國保安隊在大井村受阻的時候,河邊的一道命令,將機械化部隊――第1聯隊第2大隊從通州調到豐台,接著又調到宛平東北郊的沙崗去駐防。這是明顯不過的企圖了:他們想乘中國軍隊與保安隊換防的機會,占領宛平。

陰謀未得逞。宛平畢竟不是他企盼的那麼容易到手。

河邊當然很惱火,但是他又有可以得到安慰的地方:中國在宛平隻有戰鬥力很弱、人數很少的保安隊駐防,以後奪取宛平的機會還能沒有嗎?

河邊的臉上爬出了水波似的笑容。他對部屬交待道:

“請轉告王專員,我們要進城慰勞。”

“慰勞?”部屬不解。

“傻瓜。慰勞勞苦功高的石友三保安隊。慶賀‘和平’即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