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經濟學”對日常生活的作用有多大(2 / 2)

比如,剛剛買回車子,沒過兩天,這款車子卻降價了,大部分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垂頭喪氣,心裏鬱悶得很;倘若前不久剛剛買了房子,該小區的房價最近卻上漲了,興高采烈是一般購房者的正常反應。這些反應雖然符合人之常情,但跌價帶來的鬱悶感覺卻是錯誤的。

經濟學認為,正確的反映應該是:無論是跌價,還是漲價,都應該感覺更好。經濟學認為,對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你消費的是什麼——房價、車價是多少以及其他商品的價格是多少。在價格變動以前,你所選擇的商品組合(房子、車子加上用收入餘款購買的其他商品)就是對你來說是最好的東西。如果價格沒有改變,你會繼續這樣的消費組合。在價格變化以後,你仍然可以選擇消費同樣的商品,因為房子、車子已經屬於你了,所以,你不可能因為價格變化而感覺更糟糕。但是,由於房子、車子與其他商品的最佳組合取決於房價、車價,所以,過去的商品組合仍然為最佳是不可能的。這就意味著現在還有一些更加吸引人的選擇,因此,你的感覺應該更好。新的選擇雖然存在,但你卻更鍾情於原來的最佳選擇(原來的商品組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常常煩擾於別人為什麼掙得比我多,總是覺得自己得到的比應得的少,而經濟學卻告訴我們這樣的感覺是庸人自擾,也是錯誤的。經濟學認為別人比自己掙得多是正常的,自己得到的就是應得的,如果自己不能理性地坦然麵對,隻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煩擾和憂愁。

我們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樣那樣的煩擾,主要還是因為對經濟學有一些誤解,這可能是經濟學說起來比較簡單的緣故。“供給與需求”、“價格”、“效率”、“競爭”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濟學詞彙,而且這些詞彙的意思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很多時候,似乎人人都是經濟學家,人們不敢隨便在一個物理學家或數學家麵前班門弄斧,但在一個經濟學家麵前,誰都可以就車價跌了該高興還是該鬱悶等實際問題隨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其實,經濟學中有許多並非顯而易見的內容,並不是每個人想象的那麼簡單。在經濟學領域,要想從“我聽說過”進入到“我懂得”的境界並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因此,掌握正確的經濟學知識,將經濟學思考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使我們能夠更加理性地麵對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小到油鹽醬醋,大到談婚論嫁,就會減少生活中的諸多鬱悶和不快,多一些開心,多一些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