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外表長得斯斯文文,穿著幹幹淨淨,相貌又端莊,可常有強烈的嫉妒心。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你的臉蛋身材再好,別人也不會讚美你,反而會批評你,說你的性格不好、脾氣惡劣等等;隻有第一次見麵時可能會給人一點表麵的好印象,過後大家都忘了你長得什麼樣子,隻記得你讓人厭惡。相對地,一個人不管他長得多難看,隻要有善良的慈悲心,雖然給人的第一感覺不是很好,但是慢慢地印象會愈來愈好,讓人愈來愈喜歡,愈看愈順眼。
隻要有善心,在生命的道路上,在心中成佛的道路上,都會很順遂,前途平坦;如果帶著惡念,做什麼事都會不順。宗喀巴大師曾說過:“如果你有顆善心,那麼見和道都是平坦的;要是你有惡劣的嗔恨心,那麼見和道都是凶惡的。”所以,善和惡的主要來源在於心,而不是言語和行為,因為心是主導,言行則是配合心的意念來行事的。
當然,如果一個人心地很善良,但常常嘴巴不饒人,也會讓人很討厭。若有人對你說“我對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每次都對你惡口相向,久而久之你也會討厭這個人。所以,我們不但要有美麗的心,同時也要改善我們的語言。佛陀教導我們該說的話語叫“善巧語言”,也就是美好的語言。借由自己心念的轉變,而改變自己的言行;盡量讓自己的言語和身體隨著善良的心走,這樣就避免傷害別人。你不傷害別人,別人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傷害你。如果別人傷害你一次,你對他不起嗔恨心,第二次、第三次之後,他會很愧疚的;而如果別人傷害了你一次,你反過來傷害他一次,對方又來傷害你,像這樣冤冤相報,就像古人講的“何時了”啊!
當一個人要欺負你時,就像一個手掌在天空中搖來搖去,你就不要伸手接他的掌;他的手獨自在那裏搖來搖去,最後疲倦了,自然會放下來。如果他對你不滿意,你不要理他、不在乎他,視而不見,等到他疲倦之後,就沒有那個能力了。
碰到有些人對我們不滿意,或有誹謗的情形,我們能慈悲就慈悲,不能慈悲的就不要管他,久而久之對我們的不滿意或誹謗就沒有了。有時鄰居關係不好、夫妻相處不好、小孩跟父母相處不好、老板跟員工相處不好等等,你要學會的是,如果覺得是對方無理取鬧,就應該告訴對方事實是怎麼一回事,把事情說清楚。如果負麵的情況一直繼續、重複,成了傷害,你就暫時不要見他——這是最好的方法。
當然,如果你有能力調伏他,就要調伏,把他不好的習性改掉;或者也可以讓他跟著你好好修行,改變他的思維,這樣是最好的。如果他改變不了,而你還想方設法要改變他,那你就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依能力而行。如果做不到,你就不要去接他的掌,這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所以,中國人講忍讓,佛陀也是如此說。因為最難修行的是忍,能忍則忍,忍不了就盡量暫時讓一讓。要熟知對方的習性就是這樣,過了就會沒事的,這樣才不會造成對你更大的傷害。這是我們作為佛教徒需要具備的心態,也是改善自己情緒的一個簡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