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宮中,齊羽輕描淡泄的一番話卻有如迷糊灌頂,深刻的印在殿中諸君的心上,齊羽不愧是齊國天子,雖然年歲尚輕,於政務之道有待學習,但是僅僅一眼,他就看出了隱藏在燕軍背後的意圖,僅僅憑借這一點,齊羽就比臨淄王高上許多。
臨淄王不由的深深思索起來,燕軍突襲齊國,毫無征兆,而且一舉得手,滄州淪落,青州受圍,按照燕軍彪悍的軍風,青州之戰將會異常艱苦,不過齊泰卻深信憑借著國都中的二十萬齊國精銳之師可以輕鬆的拒敵於國門之外。
然而這僅僅隻是眼下大家所能看見的表麵現象,隱藏在燕軍伐齊背後的深刻因素卻是值得考慮,燕軍此次為何毫無征兆的大舉南侵?而且在燕軍南侵之前齊國上下竟然沒有絲毫察覺,直到燕軍大破滄州,兵臨城下,齊國上下方才如夢初醒。
不管怎麼看這件事情都透露著絲絲的詭異,朝中明顯有人私通外敵,否則的話燕軍不可能如此一帆風順的大軍進入齊國。
臨淄王微微眯起了雙眼,寒聲說道:“皇上,燕軍南侵意圖何在本王並不知道,不過本王卻相信燕齊兩國百年交情,燕國惠皇帝不可能毫無理由的發兵我國。
需要知道,當今九國,燕齊國勢最弱,燕齊自古以來便是同盟,方能抵抗來自他國的壓力,而此次燕惠帝卻敢撕毀盟約,入侵我國,背後必有原因。
而且,本王更加相信一點,燕軍能夠無視我朝北疆精銳存在,長驅直入滄州大道,朝中必定有人暗通曲款,私通外敵,為了我大齊江山長久計,本王懇請皇上徹查此事,揪出那私通外敵之人,還我大齊北疆十萬將士一個公道。”
滄州一戰,齊國北疆十萬精銳盡喪,對於積弱的齊國來說,這無異於一個驚天噩耗,齊國舉國尚隻有兵士五十萬,而北疆駐軍十萬更是齊國軍隊之精銳,此次齊國北疆軍隊竟然在一戰中盡喪,五去其一,如此一來,齊國處境更加危險。
臨淄王衷心齊國,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齊國淪入他國之魔手,北疆十萬將士之失他當然要討還一個公道,這不單是為了安慰已經為國盡忠的那十萬北疆將士,更是為了接下來的青州之戰的順利抗防。
要知道在國都之中隱藏著一個陰謀的害群之馬對於即將上演的國都攻防戰來說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情。
齊羽雙目之中寒光一閃,顯然他也想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如果說齊國之中真的存在著這樣一個私通外敵,與燕國裏應外合的叛國賊的話,那麼對於齊國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齊羽憤怒的一拍桌案,忿忿的說道:“臨淄王,可真有此事?!莫非朝中真的有人私下給燕國放行不成?”
臨淄王陰沉的說道:“皇上,如果朝中無人私通外敵的話,燕軍如此一帆風順的侵入我國究竟應該作何解釋?北疆精銳一朝盡喪,這樣的損失我齊國如何承受得起?
皇上或許不清楚,但是本王卻知道的一清二楚,我齊國立世之根本便在於滄州那十萬北疆駐軍,滄州在,我大齊北疆無虞,我大齊便可在當世九國之中覓得一方地位。
滄州失,北疆一馬平川,從此以後不管是燕國抑或是晉國,皆可順延出兵,隨時都能兵臨青州城下,我大齊將永無安寧之日。
試問皇上,滄州如此重要之地,兵防重重。若是朝中無人叛國,但憑燕軍區區二十萬軍隊如何便能夠破關而入,長驅直入青州城下?”
臨淄王這一番話說的是慷慨激昂,抑揚頓挫,也甚是有道理,聽的在朝諸人連連點頭,就連與臨淄王政見不合的輔政大臣劉驁也不由的暗自思索,隻是偌大皇朝,要找尋一名躲藏在黑暗之中的陰謀家談何容易?
劉驁沉聲說道:“皇上,臣以為臨淄王所言甚為有理,眼下燕軍逼境,國戰當頭,若是真有宵小之徒潛藏其中,渾水摸魚,後果將不堪設想。為日後計,我們需要盡快的將這名害群之馬糾察出來,以免夜長夢多,反而壞事。”
刑部尚書葉無星這個時候也適時的接口道:“皇上,臨淄王與劉大人所言甚是,若然真有不法之徒投敵賣國,妄想伺機牟利,微臣第一個不答應,微臣甚為刑部尚書,卻不能事先警覺,乃至於釀成今日之大過,臣請陛下責罰。”
好一招以退為進,葉無星不愧是在朝堂之中打滾了十幾年的政壇老狐狸,對於朝政之道深得其心,眼下時局詭譎艱難,小皇帝剛剛登基,不能過分的打散朝堂已有的定律,免得人心晃動,單看他之前沒有將禮部尚書白雲水治罪就知道小皇帝心中並不想過分的攪亂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