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緬王修貢功臣吳尚賢含恨而死。
吳尚賢促使卡瓦內屬獻廠納課以後,被滇督張允隨委派為茂隆廠課長。他乘勢交結官紳,捐納通判,並在原籍購買土地,一度成為貲財數十萬、田連阡陌、官居正六品的達官貴人和富翁。
正當春風得意之時,吳尚賢又開始實行說緬入貢的計劃。乾隆十三年緬王曾遣使至鎮康土州,托土司刀悶鼎代請入貢,被雲南督撫拒絕。十四年,吳尚賢帶廠裏的練兵一千二百餘人前往緬甸,在鎮康遇見請求入貢的緬使五人,令其前導,隨至木邦,木邦首領派頭人八十餘人跟從。吳於所過土司地方,“皆有饋遺”。吳尚賢竭力勸說緬甸國王莽達拉朝貢清帝,莽達拉因屬下土司紛紛叛亂,欲倚清為援,“遂從其言,具表來降”。昭?:《嘯亭雜錄》卷5,《緬甸歸誠本末》。十五年七月,吳尚賢向雲南督撫稟稱:
“緬甸國王莽達拉情願稱臣納貢,永作外藩。命工匠製造金銀二,篆刻表文;又造貼金寶塔,裝載黃亭、氈緞緬布土物各色,馴象八隻入貢。又貢皇太後馴象二隻、氈緞緬布等物。差彼國大臣一員,頭目四人,象奴夷眾數十人出境過江,於四月已抵邊界,請代奏。”《嘯亭雜錄》卷5,《緬甸歸誠本末》。
雲貴總督碩色、巡撫圖爾炳阿令司道會議,布政使宮爾勸會集按察使及糧、鹽、迤東、迤西四道商議,均認為不應允其入貢。巡撫圖爾炳阿拒絕其議,將吳之稟詞及緬王貢表上奏朝廷。其表文說:
“緬甸國王莽達拉謹奏:盛朝統禦中外,九服承流,如日月經躔,陽春煦物,無有遠近,群樂甄陶。至我皇上,德隆三極,道總百王,洋溢聲名,萬邦率服。緬甸近在邊徼,河清海晏,物阜民和,知中國之有聖人,臣等願充外藩。備物致貢,祈準起程,由滇赴京,仰覲天顏,欽聆諭旨。”②《嘯亭雜錄》卷5,《緬甸歸誠本末》。
乾隆帝同意了緬王的要求,派官員伴送貢使於十六年六月來到北京。二十五日,他在太和殿接受緬甸使臣朝賀,“凡筵宴賞賚一應接待事宜,俱照各國王貢使之例,以示綏懷”。②。
中緬再次建立了正常的朝貢關係,是一件大事,本來會對雙方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產生強大的促進作用。如果緬王莽達拉能夠控製國內局勢,言出令行,他就不會讓屬下土司率兵侵擾內附清政府的土司,如雲南普洱府所轄猛阿、猛籠、猛臘、猛旺、九龍江、車裏、倚邦、六困、猛遮、普籠、整董、猛烏、烏得等十三土司(俗稱十三猛,又名十三版納),中緬之間就有可能和平相處,友好往來,貿易有無,也就不會發生後麵所述的四次戰爭。可惜的是,緬國內亂興起,莽達拉為得楞部酋長俘獲,沉江而死,使吳尚賢、莽達拉與乾隆帝剛剛建立起來的中緬朝貢關係,被迫中斷,令人遺憾的中緬戰爭終於不可避免了。
與此同時,吳尚賢慘遭殺害。吳尚賢勸說葫蘆王獻廠歸順,促進緬王遣使入貢,立下了重大功勳,按理說應該得到朝廷的獎賞。可是,由於吳為擁有礦工數萬之大廠廠主,家貲富豪,深受廠民擁護,又與緬王、葫蘆王及附近土司交往密切,兼之廠有練兵數千,因而威望甚高,勢力強大,這就招致不少官紳嫉妒,也引起了官府的疑心,怕其據地稱雄對抗朝廷,因此對其施加限製,直至處死。
乾隆十六年夏,雲貴總督碩色上疏,專講吳尚賢的情況及處理的辦法。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