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四日,大軍出發,這時明瑞作了一些調整,將觀音保一路並入己部,兵分兩路,南路明瑞統兵一萬二千餘名,由木邦攻錫箔,北路額爾景額往老官屯攻猛密,兩路至阿瓦會師;從征官將有員外郎傅顯、馮光熊,滇鹽道諾穆親,迤東道錢受穀,道府楊重英、郭鵬衝、蕭日章,還有革職知府陳元震、胡邦佑,武將有提督譚五格和總兵得寶、李全、國柱、達興阿、王玉廷、哈國興、本進忠、長青等。
九月二十四日明瑞統軍出發,時天下大雨,三晝夜不絕,人馬俱立泥潦中,“饑且冷,多疾病,糗糧又盡濕”,行進緩慢。十月初十日,兵至宛頂,十八日入木邦,緬兵早已棄城而去。明瑞令珠魯訥留守,給兵五千人,以楊重英、郭鵬衝、陳元震管印務糧餉。
明瑞統兵渡大壘江,抵錫箔,緬兵千餘先已撤走。清軍續進,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剿殺緬兵五百餘人,次日遇伏,複殺敵兵四十餘人。二十九日至蠻結,緬兵由密林內突然衝出,清軍盡力廝殺,斬敵二百餘人。緬軍二萬,在蠻結紮十六寨(柵),立木為柵,聚兵於其中,柵之外又開深壕,植竹木於旁,“皆銳其末而外向”,又列象陣為伏兵。緬兵有柵相護,清軍槍炮不能傷害,他們又從柵隙處發鳥槍射敵,一擊即中。明瑞向帝奏報蠻結之戰情形說:“登山?望,見賊匪甚多,所設十六寨,俱屬險要。密林之內,隱約見有埋伏,又見排有象陣”,不但山勢峻險,兼深林密箐,並無可通之路。設法挑誘,緬兵終不出寨交鋒。因與諸大臣、各侍衛商定,先破其中堅,餘寨自不能守。總兵哈國興請分三路登山,俯衝而下。十二月初二日,我軍分隊前進,衝擊木寨,“臣等俱在兵弁之前,首先追擊”,“人人奮勇”,用槍刀砍傷大象,象即倒奔衝突,緬兵不支,“紛紛敗竄”。清兵“衝冒槍炮,盡力攻擊,甚至彼此抱持,以手相搏,賊人不及施放槍炮”,但隔著木柵用槍刀砍戮,並拋擲火球,“我兵力戰不退,奮身直入木寨”,紮拉豐阿首先攻得一處。明瑞續攻得一處,觀音保亦攻取一處。貴州藤牌兵王連攻第二寨時,攀柵直上,飛身躍入,於數百緬兵中縱橫砍殺十餘人,頭帶刀傷,仍拔毀柵木,接應眾兵,“我兵乃得蜂擁而進”。敵兵於晚間,複來奪柵,“我兵奮力擊殺”,戰到二更時刻,“所有埋伏賊人,及他處防守各匪,俱棄寨奔逸”,“地方俱已廓清”,計殺緬兵二千餘人。《清高宗實錄》卷802,頁3、4、5.明瑞英勇督戰,“身先陷陣”,右眼遭敵槍擊傷,“幾殞”,“猶指揮不少挫”。《嘯亭雜錄》卷5,《緬甸歸誠本末》;《清史稿》卷327,《明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