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試水香港(2 / 2)

第二個品牌名叫《全球星》,先申明,這個品牌不是“全明星”,也不是“球星”,與老美的NBA毛錢沒關係。它是《全球明星》的縮寫。

《全球星》周刊,屬於畫報或畫刊。對全球明星、明星活動、文藝大ip進行報道,譬如奧斯卡、格萊美包括諾貝爾頒獎等,都可以報道。

《全球星》除了畫報外,它還包括“全球星”藝人培訓、藝人經紀等。

安嶺關於“全球星”的想法,多屬於零亂之思,夢境裏華夏的,韓國的,日本的,美國的各類選秀節目實在太多,想到哪說到哪,根源在於他對於這一塊,沒一個整體思路,因為夢境裏他就不太懂,當然,不排除他隨便一個零亂之思便可以顛覆當下的娛樂風潮。

在兩個品牌裏,安嶺給《東方故事》的方案非常詳細,這塊基本屬於文字或最多加插畫、漫畫的版塊,他非常有把握。

前期,《東方故事》以刊登通俗小說、故事為主,努力經營“東方故事”這個品牌;中期,推出東方故事係列出版物,後期,建成全球首屈一指的出版集團。其涵蓋也可超越通俗小說,推進到各類非科技出版物品類。

而《東方故事》的經營模式便是夢境中後期的網絡小說經營模式,作者將所有的版權都必須簽給“東方故事”,並由後者去推廣,當然,每衍生一項產品,其利益都是“東方故事”與作者雙方分成。

對於《全球星》,雖然安嶺不太懂得娛樂業策劃或運作,但他頭腦裏有不少包括奧斯卡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獲獎明星,以及流行音樂類明星,夢境裏的這些巨星,現在大多數還是孩子,有的還沒有出生。

如果需要,安嶺甚至可以將其父母簽為“東方星”的雇員。

無論是《東方故事》還是《全球星》,前期都是以漢事為主的出版物,然後慢慢增加其他語種。

目前,樊興平在香港,已經按安嶺此前的安排和他本人的想法,把公司的架子搭起來了。一部分人是負責國內古玩文物類收購的,這個時代在香港下手收購一些東西,一是價錢比較合理,二是盡可能減少國寶外流。

認真地說,安嶺收購到的東西,此後也不可能免費交給國家。但安嶺內心裏有個前提,那就是華國人的東西,最好是保存在華國人的手上。總不能是華國的東西,後來華國人要看,還要到外國人手上買票才能看到的吧。

當然,既然是經營,肯定是有進有出,否則公司隻吃不吐,經濟壓力也頗大。隻是在吃什麼吐什麼上,安嶺略作控製,把真正的精品以及未來增值最大的那部分東西壓下來。

至少在1980年的香港,民國時期的文物、書畫作品之價格,還差不多與大白菜的價格一樣,隻要到2000年,華夏內地關於民國的話題一起,再加上民國時期的老人,都先後作古,再無新作留世。那時就是安嶺賺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