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有人來衝白河取經(2 / 2)

這個,負責接待的幹部可拿不定主意,當即找到安書記。遇這些事兒,還是安書記點子多。

“歡迎,熱烈歡迎!幫收期間的夥食,就由我們參加幫收隊的幹部職工平攤吧,不能讓農民兄弟們出了力還要出飯錢,那不是我們我們衝白河的風格!”

當安嶺關於農民進入幫收隊的“政策”被民眾知曉後,全鄉竟然有300餘名青壯年農民誌願加入鄉政府組織的“幫收隊”,頓時讓鄉政府準備後勤的人員感覺到壓力巨大,這300多人收吧,那得多開支多少錢啊?不收吧,別人又熱情得很,能叫別人回去麼?

所以,問題又彙報到安嶺這裏了。

“這叫啥問題呢?如果是幾個人,自然由我們幫收隊的同誌幫忙把夥食出了便可,但這人數一多,就按此前建築隊培訓的標準待遇配備夥食吧。”安嶺道。

正當衝白河鄉政府正緊鑼密鼓準備夏收之時,隔壁布達鄉黨委書記王成仲與陳光五兩人聯袂來訪。

“哎呀,王書記、陳鄉長,稀客,稀客!”見秦應全把二人帶進自己辦公室,安嶺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

這兩個人,書記年輕點43歲,鄉長老一點51歲,但對安嶺的態度那是一個好,此前公社時期安嶺隻是“三把手”,兩人對安嶺就非常尊重,說安嶺見過世麵,有能力,能幹大事。而且,安嶺隻要開會是與他們相遇,兩人都會問一些工作上的事。安嶺也看得出來,這兩人是想把布達鄉搞好。

這也是安嶺上次衝白河鄉初中畢業生人數不夠時,突然想到布達鄉的原因。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安書記,我們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此次,我們是來求助的啊!”布達鄉黨委書記王成仲開口道。

“求助?這天下還有能難倒兩位老哥哥之事?”安嶺道。安嶺的語言裏,那種親近之詞經常是順口而出,如果注意聽,會判斷出安嶺對人其實也有一種親疏有別。

“安書記,你這帽子我們可不敢戴啊!要說這天下,真有一個人能不被難住,這個人那一定是你啊!”布達鄉長陳光五道。

“那好吧,兩位有什麼難事?總不會是借錢借糧吧?”安嶺玩笑道。

“不是借錢借糧,是幫收隊的事。我們這兩天聽到衝白河鄉的幫收隊規模浩大,心生羨慕,想要模仿幾招,幫布達鄉缺少勞力的百姓做點實事,可又沒有經驗,怕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不,就找你來取經了啊!”

“嗬嗬,這算啥事兒啊?秦書記,我們去年有個‘幫收隊’總結簡報,你讓人拿一份過來,給王書記他們。”安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