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來自趙屠戶的好消息(2 / 2)

“安書記,你這安排,有深意啊。”祖桂良其實也沒少喝安嶺的酒,大家在一個鄉鎮上,相見即是緣,何況還是老領導。

“明天是黨的生日啊,我這個末學後進的晚輩給你們做個生吧。”哪怕是祖桂良,想要套出安嶺隱藏的意思也不太可能。

“這個,安書記,你太有心啦。”胡五前相對參與得少,隻得如此感謝道。

“應該的,應該的,來,我們先共飲一杯,然後再一個個走。”既然是安嶺請客,他當然得主持局麵。

現在的安嶺,雖然“威信”還沒有徹底建立,但平時已經沒有人來打擾他了,哪怕是周末找安嶺玩的,也是提前預約,問安書記周末有空沒,如果安嶺說有空,那就再說啥事,看安書記有沒有時間參加。

但有幾種活動,安書記是必須參加的。一是工會活動,二是團組織活動,安嶺現在同樣屬於團員身份,三是讀書會活動。

一個領導幹部,隻要經常參加這些公益性或群團組織類活動,這些活動自然就會有生命力,對群眾就會有吸引力。

譬如在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上,如果一名真正讀過一本書,而且頗有收獲,在讀書會上交流其心得,一定會起到模範作用,其他人也會很自覺地每周去讀一本書。

隻是,我們的領導幹部裏,確實沒有人能做到像安嶺這樣,保持每周2-3本的精讀量,甚至一個月瀏覽1本書的水平都做不到。

“安書記,這衝白河場鎮,你來這一年變化可大呢。賣肉的趙屠戶說,一年前他每天隻能賣掉一片肉,現在每天一頭豬要收早工了。這說明,群眾的購買力強大了呢。”

看到門口走來幾個老鄉,而且直接買起了醃鹵,祖桂良頗為感慨地說道。

祖桂良這種心態很好,也屬於老一代幹部的優點,那就是群眾過得好,他們內心裏也真的高興。隻不過他們的問題在於,由於見識或理念的局限,他們找法打到讓群眾過得更好的方法。

“以後的衝白河,一天買五頭豬八頭豬的肉,都很正常。”安嶺道。

“那麼多?”幾人有些疑惑。

“來,再走一個。”安嶺沒有再解釋什麼。因為他再解釋,就顯得同事太笨拙。衝白河鄉上萬人,城市裏人每人每天平均二三兩肉,農村人少一些,但平均一天一兩肉是必然的,隻要有錢,一天上千斤肉,五六頭豬是輕輕鬆鬆的。

除此之外,紅白喜事對肉食的消耗也很大。

“聽說,買肉的多是那些有孩子去了南方的家庭,有的家庭,甚至每周都要在街上買兩斤肉回去。”李坤又道。

李坤這話,就是實打實地表揚安嶺的政績了。

“哎,張鄉長,你看啊,你這個工作成績就出來了,你隻要多培訓一些人,就意味著更多的家庭可以吃上肉呢。”安嶺誇獎起了張發庭。

實際上張發庭才40歲,根本不屬於老同誌,但這個小學校長出生的領導,卻是真心為民辦實事的人,而且能力非常不錯。教師出生的幹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好學習,學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