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衝白河鄉機磚廠,投產後已生產機磚5000萬匹,鄉政府的純收入在50萬元左右。所產機磚基本上滿足了附近鄉鎮建設用磚需要。
包括李全友聽到這裏,眼睛都睜大了,過去名不見經傳的衝白河鄉,竟然如此富裕,以上所說的收入,已經好像超200萬了吧。
其實,機磚真正賺大錢,就是這些錢。因為它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再過幾年各地機磚廠增多,特別建築等級提升之後,機磚也就隻能獲得平靜利潤罷了。
集體經濟還沒有完,還有“其五”:一年來,鄉政府通過為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提供產品收購組織服務以及其他各類組織服務,鄉政府還獲得這類企業的服務費收入12萬元。
尼瑪,尼瑪,這些外資企業是“人傻錢多”麼?眾人已經要瘋了,尼瑪的,其他地方的外資企業像老爺一樣,為什麼敘州的外資企業如此好說話啊?
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因為包括李全友在內,都不知道安嶺同誌是億萬富翁,更不知道這些所謂的外資企業,其實就是安嶺的個人資產。
“其六!”聽到還有第六,非西嶺縣的人幾乎要崩潰了,尼瑪,這衝白河鄉到底有多少賺錢的門道啊!
其六:衝白河鄉去年各村都建立了包括加工廠、蜂窩煤廠、石材廠等各類村辦企業,由於采取了合適的經營製度,這些企業大多都建立成功,且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據各村報上來的數據,這些村辦企業共有27家,總投資83000餘元,解決勞動力就業90人,集體經濟收入42000餘元。
以上屬於工業經濟,而在農業經濟方麵,衝白河鄉也是有作為的。這就是“東方貿易”在衝白河鄉的三個小項目“農特品生態試驗園”、“茉莉花種植試驗園”、“西嶺茶葉種植試驗園”。
這三個小項目,每個投資100萬美元,相當於軟妹幣450萬元,合計投資達到1350萬元。除了衝白河建築隊從其建設項目中獲得的100萬淨利潤外,衝白河還在這三個項目裏占有25%的股份。雖然這些項目還沒有開始贏利,但可以肯定,當衝白河鄉的山山水水種滿了茉莉花、茶葉之時,衝白河的整體效益必將得到極大提升。
這是集體經濟,至於農民收入的增長,那就更是令人羨慕的了——
去年一年,因為農產品收購譬如蘿卜可賣8分錢一斤等農產口漲價,讓參與種植的農民平均每畝地增加了300元的收入,僅這一塊,就讓大約1200戶農民受益,如果平均到全鄉,僅此一項就人均增收100元左右;此時,整個衝白河鄉,幾乎都按“華外合資敘州農特品有限公司”的種植要求,家家戶戶都種上了蘿卜。
其他農特產品的銷售價格雖有明顯提升,但受製於自然條件諸多因素,平均到人頭之上,人均不過增收10元左右。
但是,衝白河鄉農民最大的收入,並不在農業方麵,而在於工礦企業的務工收入。包括去深川打工的農民在內,目前衝白河鄉從事非農業勞動的人數,已經有2700人左右,如按戶均,差不多每戶人都有一個。這些從事非農勞動的農民,年收入最高的已經超過了3000元,也即月收入在300以上;最低的一個月也有差不多30元,也即一年有300多的現金收入。
也就是說,整個衝白河鄉,現在真正的困難戶特別少,除非你好吃懶做,或者家裏沒有人可以外出務工的。
如果以人均收入計,衝白河鄉農民,去年各項現金收入總起來,人均增收絕對數至少在270元以上。而這個人均純收入的數字也在人均390元以上。
也就是說,衝白河鄉此前的人均純收入,不過年均120元左右,而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70元,等於是增加了200%以上。
尼瑪,還有沒有這樣猛烈的數字啊!包括省級領導在內,都覺得這些數字有如天女散花一般,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