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有句名言,叫“要致富,先修路”,但民間也有言,“要想富,走險路”。這話當然不是叫你要去那啥,而是告訴你一個真理,想要成功,總得冒那麼點點風險。
安嶺在全球外彙市場上的手筆,就不隻冒點點風險,而是冒了幾乎砍頭的傾家蕩產的風險,好在最終的收獲足以讓安嶺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慰。
前後半年的辛苦,讓安嶺獲得賬麵利益3650億美元,此外在日本還有大約500億美元的股票、債券以及不動產等。
4000億美元,絕對是一份耀眼的成績!
這是安嶺幾乎從夢境重生開始就進行的布局,今天終於有了良好的結果。
有了這筆錢,安嶺的動作開始大刀闊斧了,除了繼續跟蹤美元日元外,多餘的錢,皆化為技術與設備,通過各種渠道化為華夏現實的生產力。
此時,在1981年至1982年間花巨資120萬美元撰寫的《巔峰方案》終於全方位派上了用場。
這個“巔峰方案”涉及到電器、電子、計算機、機械、汽車、發動機(動力設備)等六個方麵。
事實上安嶺還知道的是移動通訊、網絡、手機製造業等,但這些東西此時才剛冒芽,哪怕國際頂級專家,也未必知道其中的前景。
所以有關這三項,安嶺準備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適當傾斜,哪怕花費巨資也要在全球技術與市場領域占據一席之位,而不能像後世那樣幾乎沒有核心技術,全靠應用、模仿、市場規模在說話。
安嶺首先整合了自己手下的實業,將全球所有的項目,都整合國一個集團:東方(國際)投資集團,集團總部設在香港;將國內的企業,整合為“東方(華夏)投資集團”,並作為東方(國際)投資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與此同時,成立:1東方(南美)投資集團,總部設在巴西聖保羅;2東方(南澳)投資集團,總部設在澳大利亞悉尼;3東方(阿拉伯)投資集團,總部設在利雅得;4東方(歐陸)投資集團,總部設在柏林;將原東方(北美)投資公司,直接升格為5東方(北美)投資集團。
這五大集團,各有其任務:南美集團,主要投資鐵礦石開采及資源開發、商業模式拓展等;南澳集團,同樣主要進行礦石投資與開采;阿拉伯集團,則專注於石油;歐陸投資,則專注於技術貿易、商業投資、外彙交易,前期特別注意從民主德國與蘇聯獲取相關技術資料與人才;北美投資,則集中於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等。
當安嶺回到國內,向上麵報告,他有一個大產業發展計劃,準備三年內在國內投資1000億美元時,他終於見到了夢境中的那些大人物。
當華夏銀行香港分行的資信證明安嶺的東方(國際)投資集團的資金數額之後,上麵拿出了百分百的誠意,同時對安嶺執政理念給予了表彰。
不過,有件悲摧的事終於發生了。
首長建議他,在這種形勢下,再去當那個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哪怕直接給個市委書記,也沒有意見,反而還會受到掣肘。
於是上麵研究決定,直接把安嶺調到帝都,成立一家“當代經濟研究所”,安嶺同誌擔任所長,級別:正廳;同時他的職務欄還寫明:華夏辦公廳秘書。
自然這個任命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有人以安嶺太年輕為由,不宜提得過快。但首長們頂住了壓力。
沒有能力,沒有本事,年輕再大也沒用啊!
但上麵給了安嶺這麼多待遇,卻並不想讓安嶺好過。
譬如經濟投資,以安嶺的想法,那就是繞過國有企業,自己獨自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但上麵不同意,上麵的意思是,用一些國有企業與安嶺的資金、技術、管理進行嫁接,初時,上麵要求所有企業都必須國有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