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四望山的新氣象(一)(2 / 2)

機修廠的主要業務是給礦山修理一些用壞的工具,以及開發一些新的工具。全廠目前隻有兩台機床,但王振華讓劉少軍一口氣招了十幾個小年輕當學徒工。從南昌請來的兩名技師拿的都是相當於自己過去兩倍的薪水,所以積極性很高。王振華對他們的要求是,育人第一,生產第二,最重要的是盡快培養出平波鎮第一批機械工人。

王振華心裏有一個想法,山上的金礦雖然來錢很快,但總有采完的時候,而且受環境的限製,產量不可能無限地擴大。未來突擊隊用錢的地方還很多,隻有發展工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的增長。他總想到後世長三角、珠三角等處遍地開花的製造業,那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金礦啊。

鎮上的平民小學正式建立起來了,白天給孩子們上課,晚上給周圍的成年人開掃盲班。學校不但學費全免,而且免費提供文具。四望山地區方圓有幾十裏,有些遠處村莊的孩子上學往返不便,王振華索性又建了十幾間學生宿舍,還從鎮上請了幾個麵慈心善的大嫂來當宿舍管理員,照顧孩子們的起居飲食。

小學的老師是從霍山縣縣城聘來的,鎮上有幾位老秀才,也能夠承擔語文課的教學。張天佑夫婦對於王振華辦學是十分支持的。張夫人也有大學文化,就承擔了自然科學課的教學。張天佑拄著杖也來講了幾次,王振華讓他不要講什麼采礦的科學,而是多講講他在國外的見聞,讓山裏的孩子們了解一下外麵的世界,在他們心裏種一顆富國強兵的種子。

小學校正式開學那天,王振華派人去縣城請陳子海縣長過來參加開學典禮。典禮辦得非常成功,陳子海以縣長的身份站在台上致賀辭的時候,兩名身穿“平波鎮”的校服的學生跑上去向他獻花,並行了一個少先隊的隊禮。陳子海被這個奇怪的禮節弄得有點發蒙,王振華在一邊解釋道:“我們讓孩子手舉過頭頂行禮,表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是鼓勵孩子們為國效力的意思。”

陳子海講完話,全場學生齊唱黃埔校歌:“莘莘學子,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革命英雄,國民先鋒,再接再厲,繼續先烈成功……”這首歌是一個外麵聘來的老師教的,王振華知道陳子海是黃埔出身,知道這樣作一下秀會讓這位縣太爺很高興的。陳子海聽到這首歌,果然十分興奮,本來已經致完辭了,又意猶未盡地“補充”了幾句,這一補充,又是十幾分鍾。

鎮子內外來了上千農民,圍觀小學校的開學典禮。他們中間絕大多數人都不曾見過縣長,這一回算是開了眼界了。大家都想,連縣長都來給王隊長捧場,說明這個王隊長很有本事。村民們對於突擊隊的信任感又增加了幾分。

搞完典禮,王振華陪著陳子海參觀平波鎮的建設情況。他們看過了服裝廠、木器廠和機械廠,又考察了新開辟的荒地。王振華指著塘壩邊的抽水機說:“這個抽水機的用電,來自於我們在山上建的一個小型水電站,因為路途比較遠,而且路上還有野獸出沒,我就不安排二位去參觀了。”

陳子海看著從山上拉過來的電線,感慨地說:“王兄真是大手筆啊,如果中國的農村都能達到這樣的發展水平,中國何愁不富強啊。對了,王兄搞這些建設,投資很大呀,恐怕墊了不少錢吧?”

王振華沒有告訴他們有關金礦的事情,這種事,能瞞多久就盡量瞞多久吧。他笑著說:“家父從海外彙了一筆款子過來,專門是給家鄉的鄉親們搞點福利的。我估計,過一段時間我們這些企業就能夠有一些收益了,這塊地,我打算建成一個農場,收入也很可觀。我們爭取在幾年之後能夠自收自支,自負盈虧吧。”

陳子海說:“好啊,令尊這樣的愛國華僑,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羅先生在平波鎮還有什麼困難沒有,提出來,在政府能夠做的範圍內,我們會盡量予以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