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等三位專家在土木工程學上的造詣顯然要遠遠強過日軍軍官,因此,土門要塞的各項技術指標肯定會超出曆史上的鬆山要塞一大截,有了土門要塞,以突擊隊的戰鬥力,一個團就足以擋住日軍一個野戰師團至少六個月!
日軍調集更多的軍隊也沒啥,因為天希口的正寬就那麼點。
日軍就算調集十個野戰師團前來掃蕩,也隻能是一個師團一個師團往上填。
所以,隻要儲備足夠的彈藥和糧食,土門要塞有一個團的守備兵力就足夠了。
日軍如果有真正意義上的山地師團的話,就完全可以從側麵繞過土門要塞,直接向太行根據地的腹地發起進攻,不過很遺憾,日軍的戰鬥序列裏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的山地師團,甚至連真正意義上的山地旅團也沒有一個!
當然,日軍也可以拿野戰師團當山地師團來用,不過效果就不好說了。
日軍的野戰師團早已經習慣了“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的戰術,而且平時練的就是個步炮協同,如果驟然間失去戰車分隊以及野炮聯隊的火力支援,又沒有輜重聯隊的後勤支援,還能剩下幾分戰鬥力?又能堅持作戰幾天?
這樣的野戰師團要是進了太行根據地腹地,絕對是找死!
茅亦升點了點頭,又道:“王隊長,我剛才數了數,除了齊鸞山、虎都山兩座主峰以外,四周還有十六座小山,為了便於區分,我現在分別給他們標號‘1’到‘16’,也就是說土門要塞需要修建十八個子母碉堡群!”
“比鄰的子堡之間也必須能夠提供火力支援,絕對不能留下任何射擊死角!”王振華補充的說道。
“明白。”茅亦升點點頭,又道,“而且每座母堡都必須設計成多層結構,露於地麵以上的為射擊層,其餘諸如軍火庫、夥房、儲藏室、配電房、官兵宿舍等設施必須隱於地下,所有設施都必須保證至少三千人的生活戰鬥所需!”
王振華道:“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設計成五千人的規格。”
“我們盡量。”茅亦升點點頭,當下和另外兩位專家開始在地圖上標注起來,在地圖上對相應山峰分別標號之後,三位專家又各自拿出一個筆記本,開始繪製抱犢山山體草圖,之後又分別登上齊鸞山以及外圍十六座小山,一一繪製了山體草圖。
一直忙到天黑,王振華才陪著三位專家返回了集團軍司令部。
竹園鎮的建設工作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到1936年九、十月份的時候,整個鎮子已經建成了一座王振華心目中理想的戰鬥堡壘。王振華在鎮子裏建立了突擊隊的前敵指揮部,與朱山鎮的後方司令部遙相呼應。反正突擊隊現在也不缺通訊器材,幾部大功率的電台分別設立在平波鎮、竹園鎮和上海的情報站裏,每天交換著各自的信息。王振華一年多的時間都呆在竹園鎮,平波鎮能搬遷的已經全部搬了過來,在茅亦升的幫助下,竹園鎮的複地已經修建了幾座大型地下基地,並建造了幾座地下煉鋼廠與兵工廠,而且突擊隊的大部分隊伍也都駐紮在竹園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