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會議上的發言中,毛澤東斷言,在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鬥爭中,社會主義陣營已經領先了,是“東風壓倒西風”。他舉出蘇聯發射人造衛星的成就說:蘇聯已經發射了兩顆衛星上天。美國吹得那麼厲害,為什麼連一個藥蛋都沒有拋上去呢?
那時候,赫魯曉夫提出,蘇聯要在今後15年內趕上和超過美國。與此同時,又在內部確定,從1959年算起,在12年內達到共產主義。在這種氣氛下,毛澤東在莫斯科會議發言中也提出,中國要在15年後超過英國。這樣,在社會主義陣營中,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把帝國主義遠遠拋在後麵!
對中國的落後,毛澤東是耿耿於懷的。在說到中國的情況時,毛澤東還是很客觀的。他說,中國從政治上、人口上來講是個大國,但從經濟上講現在還是個小國。從莫斯科回國後,他還多次在講話中反複強調:我們這個國家,吹起牛皮來,了不起,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曆史悠久,炎黃子孫,等等,但就是鋼趕不上比利時,糧食畝產很低,識字的人隻那麼一點點,因此,過去資本主義欺侮我們,現在世界上一些人,比如美國的杜勒斯等,也不把我們放在眼裏。毛澤東內心裏是多麼希望中國能夠趕快發展起來,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11月17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中國留學生時說,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曆史上一個轉折點,現在社會主義的蘇聯兩個衛星上了天,全世界68個國家的共產黨到莫斯科來慶祝十月革命節,這是一個新的轉折點。社會主義力量超過了帝國主義力量,東風壓倒了西風。
11月21日,毛澤東帶著莫斯科會議的東風,返回北京。
反右派的人距右派大約50米
毛澤東回國的時候,陳雲沒有去機場迎接。當時,他在上海休養。
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後,陳雲多次視察在建工廠,了解國家工業化的進度和新增實力,以便從實際出發,把握國家經濟建設大局。1957年10月12日至19日,八天之內,陳雲連續視察東北的大連、吉林、長春、齊齊哈爾、撫順等城市近20家廠礦和電站、港口,回京後就累得病倒了。11月初到機場為毛澤東一行送行後不久,他就不得不接受醫生建議,向中央請假,去華東休養一個時期。
在休養期間,他不安地注意到,一股批評1956年反冒進、反對所謂右傾保守的風刮得越來越厲害。
由於經驗不足,1955年底到1956年上半年,出現了經濟建設的冒進,造成資金、原材料和市場緊張。1956年,陳雲和周恩來等人領導開展反冒進,把過大的建設規模降下來。經濟建設中的這個曲折,在1957年的“大鳴大放”過程中,被人用來批評共產黨搞“全麵冒進”。後來開展反右派鬥爭,提出批評意見的不少人都被打成了右派。反右派鬥爭後,黨內左傾冒進思想有所抬頭。
1957年初,毛澤東在中共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會議上,就批評過反冒進,說反冒進的結果是出了右傾。但他當時所說的右傾,是指在社會主義革命問題上,主要是在農村社會主義改造問題上的右傾。10月9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講話,對反冒進的批評就嚴厲多了,認為反冒進掃掉了多快好省,掃掉了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掃掉了促進委員會,這些要恢複。共產黨應該是促進委員會,國民黨和右派的章羅聯盟才是促退委員會。
進入11月,批評反右傾的調子升得更高了,批評的矛頭開始指向反冒進運動的領導人。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發動全民,討論四十綱要,掀起農業生產的新高潮》的社論。這篇社論是經過毛澤東修改的。社論中說:“有些人害了右傾保守的毛病,像蝸牛爬行得很慢。”有右傾保守思想的人……認為農業發展綱要草案是‘冒進’了。他們把正確的躍進看成了‘冒進’。12月12日,又發表經毛澤東個人和政治局討論的《必須堅持多快好省的建設方針》的社論,批評在反冒進期間“刮起了一股風,居然把多快好省的方針刮掉了”。“有的人竟說,寧可犯保守的錯誤,也不要犯冒進的錯誤”。最後這一句的“有的人”,再明白不過地告訴人們,這是有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