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3)(2 / 3)

當時,毛澤東的威信很高,對他認定的事情表示異議是不太可能的。高指標所鼓動起來的建設熱情,使每個人都不可能不受感染,此時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不會起到好的效果。陳雲由於剛剛為反冒進運動受了批評,做了檢討,多少有些思想包袱,感到有壓力,因而不便說話。

薄一波在回顧他在這個時期的想法時說:“那時,我的腦子也很熱,而且在八大二次會議上剛就反冒進問題做過檢討,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便堅持,因此,我也同意提高鋼鐵指標。”這種心態,反冒進的當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

陳雲私下談話中也說,現在熱度太高,提不同意見沒人聽。有一次,薛暮橋和宋劭文去見陳雲,希望他找毛澤東談談他對“大躍進”中的一些問題的想法,陳雲說:“現在不是毛主席一個人熱,全國許多領導都熱,不吃一點苦頭,這些話是聽不進去的。”

當時,對中國製訂的不現實的高指標,一些關心中國建設的外國友人,曾經提醒過,其中就有陳雲的老朋友,在華蘇聯專家總顧問阿爾希波夫。

1958年7月31日到8月3日,蘇聯領導赫魯曉夫來華訪問。阿爾希波夫作為他的總顧問隨同來訪。

8月3日,中蘇雙方簽署《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會談公報》。陳雲和阿爾希波夫進行了交談。陳雲把深藏心底的疑問,端出來問這位老朋友:你看我們明年的鋼產量計劃,完成得了完成不了?

阿爾希波夫也許覺得自己畢竟是個外國人,不好對這個問題說什麼。他沒有正麵回答陳雲的問題,隻是笑了一下,說:很大的計劃,偉大的計劃,能完成百分之八十、九十,也是很好的。

阿爾希波夫也許覺得自己這麼說,意思還沒有表達清楚。他感到,陳雲這麼問,也是對鋼鐵指標心裏有疑慮。在走向宴會廳時,不知他是有意還是無意,又同薄一波走在一起。這一次,他抓住機會,摒棄了外交辭令,明明白白地對薄一波講:“你們的計劃太高了,恐怕實現不了。”

薄一波不知怎麼回事,於是機械地用標準的“大躍進”的語言回答:我們有群眾路線,把土法煉鐵煉鋼加上去,計劃一定能實現。

阿爾希波夫苦笑,說了一句:土法煉鋼再多也沒有用。

當天,赫魯曉夫一行飛回蘇聯。

舉國狂熱,陳雲說要認識我們自己“本領不大”

風光旖旎的北戴河海濱。每到夏天,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差不多都來這裏避暑,也在這裏工作、開會。於是人們戲稱北戴河是中共中央的“夏宮”。

1958年8月17日,在這裏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討論1958年工農業生產問題。這就是載入史冊的北戴河會議。

1958年1月至7月累計隻產鋼370萬噸,離6月19日提出的當年翻番搞1070萬噸的指標要求,差距很大。

毛澤東顯然很著急,他特別強調,鋼鐵指標是政治任務,少一噸都不行!

毛澤東把鋼鐵指標提到政治任務的高度,務求實現,陳雲隻能使自己的思想盡快適應。8月21日,由陳雲向參加擴大會議的全體人員傳達了毛澤東的這些指示。陳雲還把1958年鋼鐵指標翻番的來曆講給大家聽。

陳雲說,6月19日晚上開各大區協作會議以前,主席在北京遊泳池召集中央一些同誌,王鶴壽也參加了,主席問他:去年是530萬噸,今年可不可翻一番?為什麼不能翻一番呢?王鶴壽說,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當時內部決定1100萬噸,後來公開宣布為1070萬噸,即以1957年產量535萬噸為基數翻一番。在北戴河會議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炮轟金門。8月23日,為聲援當時阿拉伯人民反對美國入侵黎巴嫩的鬥爭,並打擊國民黨反共氣焰,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金門國民黨守軍發起了大規模的猛烈炮擊。台灣海峽緊張局勢加劇。這一事態間接為鋼鐵升溫加了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