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喬木不敢奢望毛澤東來看他,但多麼期望毛澤東能夠接見他一次,哪怕是對他作一次批評,或者關於他說幾句話也成。在那“一句頂一萬句”的年代,毛澤東的一句話,就能把他從逆境中救出。然而,毛澤東居然來看望他,這無疑是天大的喜訊。
可是,張耀祠敲錯了門,使胡喬木遺憾萬分。
翌日,胡喬木正在草擬致毛澤東的感謝信時,忽地幾位中南海的警衛人員來到他家,察看四周的地形。胡喬木接到通知,毛澤東說昨日走錯門,今日再來!
毛澤東到底沒有忘記他這位做了25年的政治秘書,使胡喬木心中非常寬慰。
他忙著整理客廳。自從抄家之後,家中亂糟糟的。他把一張大沙發整理好,安放在客廳中,以便讓身材高大的毛澤東坐。
胡宅上上下下,像迎接盛大節日一般,等待著毛澤東的光臨。
晚飯後,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來了,跟胡喬木一起,在客廳裏等待著毛澤東的光臨。
等著,等著,不見動靜。直到夜12時,從中南海來電話,毛澤東不來了!
後來才知道,據說那天毛澤東要來看胡喬木,江青大吵了一通。
毛澤東雖然沒有來,但是說了一句話:“我心到了!”此言後來傳進胡喬木的耳朵,他也說了一句:“我心領了!”
胡喬木發出了致毛澤東的感謝信。他在信中說,如果主席無時間,他可以去看主席。
然而,他再也沒有機會見到毛澤東。
不過,消息迅速在北京城裏傳開。即便是紅衛兵、造反派,也不敢再去揪鬥胡喬木。從此,胡喬木有了真正的“免鬥牌”。
就連陳伯達,也知道毛澤東仍尊重胡喬木。當中共中央辦公廳向“中央文革小組”請示今後如何處理胡喬木問題時,陳伯達說:‘中央文革’的意見是背靠背地鬥,不要揪他。如有人問是誰說的,可告是陳伯達同誌。如不問,就算了。照“中央文革”的意見,胡喬木仍要“鬥”,隻是“背靠背地鬥,不要揪”罷了。
足不出戶,閉門閑居
自從1967年5月1日開始,胡喬木再也沒有被拉出去批鬥。
他的日常事務大體有三:一是接待外調;二是繼續寫檢查;三是看病。
他家變得“門庭若市”,外調人員紛至遝來,排滿他的日程表。
從前來外調的單位來看,大體反映出他往日的工作範圍:《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宣部,中共中央黨校,語言研究所,浙江大學,國家計委,北京大學,中國曆史博物館,國家經委,中國科學院,中共上海市委,天津南開大學,遼寧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文聯,中國人民大學,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故宮博物院,外文局,人民出版社,外交部……
在外調高潮過去之後,他漸漸有功夫看書、看報。他曾主動要求去清掃大街,說是為人民服務。掃了幾次,被工作人員勸住了,畢竟要保障他的安全。
他曾一度要求把每月300元的工資中,抽100元作為黨費上交。工作人員還是勸住了他,按一般規定交黨費。
漸漸地,他越發變得清閑。“文革”十年,他幾乎足不出戶,就在胡宅那圍牆之內生活著。
他在院子裏種菜、種瓜。
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讀書上,把《資本論》重讀了一遍,還細讀了許多馬、恩、列、斯著作。
他漸漸被世人遺忘。
他在自己家中,過著平靜的生活。遺憾的是,他家離天安門廣場太近了。中國發生任何重大的事件,總可以從天安門廣場上的口號聲、高音喇叭聲中反映出來。這樣,也就打破了胡宅的寧靜。
照理,如此空閑,該是寫詩填詞的大好時機。他卻詩興全無,一首新作也未曾寫出來。他每日仍細細看報,隻是無須“評報”了。他總是很注意報上的黑體字——毛澤東的最新指示。毛澤東,依然是他最為關注的對象。
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一職,未被撤銷過。但是,在1969年的中共“九大”,他連代表都不是,黨內種種職務也就自行消失。
江青一直想打倒他,成立了專案組,專門搜集他寫的種種社論、評論。專案組“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收集了厚厚一大本,送到毛澤東那裏。毛澤東看了一遍,說道:“胡喬木寫得很不錯嘛!”江青不敢吱聲了。
不過,這個專案組,後來倒給胡喬木“幫了忙”:在出版文集時,提供了不少資料!
1971年夏日,毛澤東南巡。8月底,他在長沙接見廣州部隊司令員丁盛。丁盛問毛澤東:“胡喬木是什麼樣的人?”
毛澤東答道:“胡喬木曾為中央起草了許多重要文件。《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別人搞了幾個月,沒有搞出頭緒。他一寫,就寫出來了。《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也是他寫的,寫得不錯。所以,我們就沒有動他。”
毛澤東這段話,說出了在“文革”中沒有“動”胡喬木的原因,也表明他對胡喬木的評價。平心而論,胡喬木在毛澤東身邊工作20多個春秋,一向勤勤懇懇,忠心耿耿,又不出頭露麵,所以毛澤東對他的印象一直不錯。至於“文革”中所羅列的胡喬木的“錯誤”,毛澤東其實也很明白:
關於《清宮秘史》,胡喬木無非是轉達了劉少奇的話罷了;
關於《海瑞罷官》,胡喬木的初衷是要宣傳毛澤東關於海瑞的見解;
至於廬山會議,胡喬木倒是講過一些反“左”的話,那也是因為毛澤東上山之初反複強調糾“左”……
隨著鄧小平的複出而複出麵壁九年,到了1975年6月,63歲的胡喬木忽地頻頻走出家門,活躍起來了。
他獲得了一項任命: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
胡喬木怎麼會突然複出?那是因為鄧小平複出!
1975年1月,鄧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3月2日,周恩來在《關於國務院各副總理分工問題的請示報告》中又寫明,鄧小平“在周恩來總理治病療養期間,代總理主持會議和呈批主要文件”。這一報告後來經毛澤東批準,也就開始了鄧小平實際上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國務院日常工作。
鄧小平提議,成立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並任命胡喬木為主任。因為鄧小平著手進行一係列的整頓,首當其衝的是思想、理論上的整頓,他點將就點到了胡喬木頭上。
胡喬木一下子就變得忙碌起來。據他的日記記載,光是去鄧小平那裏,就去了25次之多!
鄧小平很聰明,他深知要想理順國民經濟那混亂的局麵,必須借助於毛澤東著作的威力。他很欣賞毛澤東1956年4月所作《論十大關係》,鄧小平即致函毛澤東:“這篇東西太重要了,對當前和以後,都有很大針對性和理論指導意義。”鄧小平要求毛澤東審定後公開發表,毛澤東卻表示暫時不要公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