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那裏開會時,那位提出“揪出來”的,也沒有事,當時他出席或不出席,我記不清了。
從此之後,我就沒有再參加過毛主席那裏的會,都不再通知我了。
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我去見過周恩來同誌。記得他說:“江青、張春橋是先到我這裏要談話的,還沒有見麵,他們卻又走了,直接到毛主席那裏去了。”
值得提一筆的是,正當毛澤東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批評林彪和陳伯達的時候,當時還隻是中共中央委員的王洪文,不知高層的格鬥,正在小組會上談自己學習林彪講話的“體會”:“林副主席講話非常重要。給我們敲了警鍾,不承認天才,就是不承認毛主席的正確領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結束之後,各組組長便緊急向小組傳達毛澤東的指示。於是,各組急刹車,不再討論林彪講話,收回華北組二號簡報。王洪文嚇了一大跳,連忙改口……
倘若從23日林彪在九屆二中全會開幕式上發動突然襲擊,到25日下午毛澤東下令收回華北組二號簡報,連頭帶尾,不過兩天半時間,一下子便兵敗廬山。
林彪集團丟盔卸甲,一蹶不振:
林彪——悶悶不樂回到住所,一聲不吭,臉色刷白。
葉群——吩咐秘書道:“要降溫了!我的書麵發言不要整理了,你把草稿給我。”
林立果——“翻車了,倒大黴了!”
陳伯達——如今回憶道:“‘揪’到我頭上,始料不及!”
吳法憲——後來回憶道:“我聽了之後,情緒一落千丈,心情十分緊張,心冷了半截,後悔莫及了,知道犯了錯誤了!”
李作鵬——懊惱地說:“這下子麻煩了!”
邱會作——從會議記錄中撕下自己的發言記錄。
剛剛還氣壯如牛,轉眼間潰不成軍,一敗塗地。不過,在潰退之中,林彪仍竭力穩住他的隊伍,以求保存實力……
毛澤東怒斥陳伯達
根據檔案所載,25日之後的日程大致如下:
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通知:“今天不開分組會,各省自己談,也可以參觀廬山。晚上看電影。”
26、27日,周恩來、康生找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談話,追查他們在會上的發言情況,並要求吳法憲作檢討。
28日晚,林彪對吳法憲說:“我們這些人搞不過他們。搞文的不行,搞武的行。”“你沒有錯,不要作檢討。”
葉群打電話安慰吳法憲說:“你犯錯誤不要緊張,還有林副主席、黃永勝在嘛!隻要不牽涉到他們二人就好辦,‘大鍋裏有飯,小鍋裏好辦’。”
8月29日晚8時5分,陳伯達秘書繆俊勝打電話給林彪,接電話的是林彪秘書於運深。據於運深所記電話記錄如下:
伯達同誌說:“林副主席講話很好。表達了主席思想。不過,那裏麵有沒有講到主席多次強調這樣的原話:‘是開一個團結的會議,還是分裂的會議,是開一個勝利的會議,還是失敗的會議。’我記不清楚了。如果還沒有講到,最好想辦法在錄音裏麵加上去。不曉得這個意見對不對。”
林彪由秘書於運深轉達答複:“謝謝伯達同誌的關心。”
這時的陳伯達,一度惶恐的心又安定下來。他有過多次挨毛澤東批評的“經驗”,從最初訪問蘇聯時突然把他從談判席上攆走,直至1958年的鄭州會議,1967年2月10日的政治局會議……一次次挨批評,一次次檢討,一次次過關,這一回,他說過了幾句檢查的話,毛澤東沒有再說什麼,他以為大約又可以過關了。所以,他居然有時間把林彪的講話稿再看一遍,提醒林彪該加句什麼話……
陳伯達自從25日之後,從未去過毛澤東那裏,變得消息閉塞。他不知道毛澤東那裏的動向。毛澤東這幾日“沉寂”著。其實,毛澤東找了許多人個別談話,在了解陳伯達的幕後活動,在考慮著如何“分割”林彪和陳伯達。林彪畢竟是“副統帥”“接班人”“第二號人物”,他的名字是寫入黨章的,倘若在廬山發動一場批林運動,震動太大了,全黨、全國都一下子轉不過彎子來。雖然毛澤東明白陳依附林,林利用陳,林是頭子,陳是軍師,而林、陳不能一鍋端,隻可分而擊之。
毛澤東找林彪個別談話。毛澤東用了一個典故,比喻林彪道:“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林彪聽不懂,又不敢當麵問毛澤東。
林彪讓葉群打電話到北京毛家灣,要人查找這句話的出處,含義。
北京回電:“這句話的意思是‘紂王雖然不好,但並不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壞’。”
慘矣!在毛澤東的眼裏,林彪已經成了“紂王”。當然,也有值得安慰的:“並不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壞。”
8月31日,毛澤東終於對陳伯達來了個總清算、總攻擊。毛澤東針對陳伯達所編的《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於稱天才的幾段語錄》,寫下那篇著名的《我的一點意見》。雖說隻是“一點意見”,卻“一句頂一萬句”,從政治上宣布了陳伯達的死刑。陳伯達的政治生命,從此終結。
毛澤東的《我的一點意見》有700字,而當年炮打劉少奇的《炮打司令部》不過200多字。《我的一點意見》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