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歡娛、享樂、休閑與事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它們是你之所以需要事業的內心動力,也是個人奮鬥的目的。知道這一點,你一定會發現在獲得事業成就的同時,擁有一段美好的情感也許才是生命樂章中的華彩。在我看來,你小心翼翼地在事業與愛情中作選擇,把本來並不對立的事物對立起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你用事業來掩藏自己在情愛中的不自信,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製——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事業,快樂的、健康的、無拘無柬的活著就是生命的成功把內心衝突用升華的方式加以處理。
存在主義說:“生命並不需要意義,存在本身就是唯一的意義!”我們為什麼需要意義,是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這樣做。生命本身是依自然法則而存在的,生命的意義卻是人類社會的文化法則賦予的。“活得要有意義”是文化對人的一種精神壓迫。其實,不管什麼人、生活在什麼狀況下、有多大的能力,他存在的意義與任何人都是同等重要的。
古人說:能者安邦定國,無能者獨善其身。這兩者都是同等重要的,因為社會是一個整體。一部分人富有了,上升到事業的頂峰,還需要有另外一部分人甘於貧窮,甘願做鋪路石,不然社會就會出現動蕩。富人們總是利用主流文化使他們對社會財富的占有變得合理,這就創造出價值與意義,創造出優越理論,並讓人們困擾於這種意義之中,而忘掉了存在的本質。一個真正代表全民利益的社會隻會把財富交給品德高尚的人來管理,因為他們會把財富回饋給社會,也會無情地剝奪品德低下者的財富,讓他們不能危害社會,敗壞人心。
在你這個年齡,壓力是必然的,關鍵看你如何來解釋這種壓力。逃避生活本身去追求事業成功並不符合存在的意義,相反,以循序漸進的態度,讓事業、愛情齊頭並進、協同發展才是生命之道,直覺是人內心最敏銳、最具有預見性的感覺,它像是一種被擾動驚醒了的潛意識,因而它的可靠性不容置疑。但直覺是一種原始的、不安性的感覺,它要上升為一種真切的感覺,需要理性、感性、經驗、因果思維、是非觀念來幫忙。這些東兩會形成一種內在邏輯,使你不由自主地猜想、判斷、解釋,進而演繹、聯想、結論。這個時候,直覺已經被篡改,它融入了你個人的個性、情緒、心理特征與你內心的觀念係統,不再是原本那個很真切的東西。
心理醫生堅信:“直覺被描述出來就不再是直覺。”因為對直覺的描述不可避免地會加入個人的思考,過分相信被意識修正了的直覺會給你的婚姻生活幫倒忙。假如允許我來對你的感覺作分析,我會說:“直覺隻是告訴你,先生對你的情感有了變化,其餘的感覺是你的詮釋與猜測。”與其說他把愛從你身上一點兒一點兒地抽離,不如說是你讓你的愛在一點兒一點兒地窒息、死亡。讀你的問題讓人傷感,像是在讀莎士比亞的悲劇,感受到命運之中的不可抗力,我們好像是被不可逆的力量控製了。
但作為心理醫生,我很清楚地知道,任何悲劇的腳本都印刻於當事人的深層內心。就像一種“扳機效應”,首先存在著一個扳機,現實中的事件隻是觸發了扳機,才會射出那發槍殺愛情的子彈。我想,我們需要先做一個假設:你認為老公“紅杏出牆”,隻是源於你內心中對婚姻的不安全,或對自己的不信任,就像寓言中那個“丟了斧子的人”。現實中,這樣的故事的確很多。懷疑的信念是一種無形的力。這種力量可以一點兒一點兒地創造出一種現實,最終讓懷疑被證實。越怕失去什麼,結果就越會失去什麼,這就是生活不變的哲理。
其實,在所有的婚姻中,男人對妻子的情感都有一個自然變化的過程。最初的愛是直白的、有情欲色彩的,以後就開始平和、潛抑、波瀾不驚。情感有變化是自然的,幾十年一成不變的情感反倒有不自然的僵硬,而僵硬的東西總是不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