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親密關係(11)(3 / 3)

你的問題是你身體上接受廠離婚的現實,但你的內心、情感、情緒仍舊生活在那個難言的婚姻中,你需要在內心也舉行一個離婚儀式,和過去說拜拜。判斷一個女人是否走出分離階段,其標準是看到她是否重新擁有了愉悅的心境,是否對生活產生了新的興趣,是否允許別人再靠近你,是否有了追求愛的能力。如果你是個有情感依賴的人,你需要讓情感能力在這次分離中快速成長,學習在自己內心中尋找幸福感與快樂感。補償和消除早年遺留的心理情結。這樣,離際實際上給了你一個很好的機遇,再現與完成你與“母親”的分離過程,白此以後,明媚的陽光會永遠照耀著你。

這是一個讓我難以保持谘詢中立性的問題。我很驚訝你竟會那麼輕易就放他一馬!八年並非一瞬,一個抗日戰爭都打下來了。如此現實的、鐵石心腸的男人會被詛咒:“終身不再會有愛情降臨。”現在我要回到中立的屯場談談這個世界上的愛情。

愛情是人類精神領域的一種“悖論”,情境,渴望愛情的人,一生總和真愛失之交臂;逃避愛情的人,又時刻被情所困,為情所擾。愛情需要承諾,但愛情不等於承諾;愛情需要婚姻來維持和嗬護,但愛情也不等同於婚姻。愛情不僅僅是一種現實,也是一種超現實,它的迷人在於易變。

情感的創傷並不是一個人要對愛說“不”的原因,而是一種為了讓不合理變得合理的自我解釋。如果一個女人隻想沉溺於對愛的空想,不願意真正地對他人投情,心理學的解釋是她缺少愛的動力。愛的能力被經典精神分析看作“原欲”(Libido),或叫“性趨力”。它構成人們行為中的非理性衝突、潛意識動饑和生物本能驅力的內容,具有攻擊性、占有欲和破壞性傾向。而新精神分析認為愛的能量是“生命本能”(Life instincts)的重要組成,它的特征是朝外的、開放的、積極的和建設性的,是生命成長動機的來源。而後現代的精神分析接受“愛同時具有破壞性和建沒性”的雙重意義。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愛意味著你要改變和重建自己,在給予的同時去獲取,兩者的不平衡會削減愛的動力,從而阻斷自我的發展。

心理醫生大多認為情愛的防惑就是成長的困惑,也是生命的困惑。什麼樣的女子容易被愛傷害——恰恰是愛的欲望弱的人。她看起來總是不敢主動地去獲取與體驗愛的快樂,實際上她把對愛的欲求通過內心的合理化機製轉移為一種關係依賴,因而失去地會比得到地多。

讀這封來信,我感覺你是有愛的能力的,隻是你想壓抑它。解決的辦法是努力減少對情愛的感傷,攢積壓力,以此來增強你對新的愛情的渴望。另一方麵,愛常常也有個不應期。在一段情感過後,人需要有一段相對長的時間來恢複,你需要做的隻是等待,讓眼下的苦痛自然地來,再讓它自然地走。

不知道你想了結什麼,難道你們生活的本身不就是一種了結?許多時候,人的內心都會渴望一種合理的解釋來消解心中的迷惑,但對於好迷惑的人來說,解釋本身也是一種迷惑。好奇的是,你怎麼知道那個導致你們分手的誤會是誤會?既然你們知道是誤會,為何還有無法觸碰的心結?事實上,生活總是喜歡給那些愛辨是非的人添是非,人們希望解決一個問題,往往就會製造出這個問題。

你在那兒徒然地想得到一個解釋,不正是為解心結而添心結嗎?即便他解釋了,你們又能做什麼、說什麼呢?時光難以倒轉,就算你有了解釋,我敢保證這個解釋一定是你們近日的體會,與當年的心情無關。換一種角度看,十年的耳鬢廝磨還抵抗不住一個小小的誤會,這已經說明你們彼此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合適,你們基本缺乏良好的交流,你們的情愛也大可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