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曆》曰:當成湯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終六府首。當周公五年,則為距伐桀四百五十八歲,少百七十一歲,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時乙醜為甲子,計其年乃孟統後五章,癸亥朔旦冬至也。以為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繼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歲。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萬二千一百一十三歲,其八十八紀,甲子府首,入伐桀後百二十七歲。
《春秋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醜朔旦冬至,孟統之二會首也。後八歲而武王伐紂。
武王《書經·牧誓》:武王伐商紂。水生木,故為木德。天下號曰周室。
《三統》,上元至伐紂之歲,十四萬二千一百九歲,歲在鶉火張十三度。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再期,在大祥而伐紂,故《書序》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紂,作《太誓》。\"八百諸侯會。還歸二年,乃遂伐紂克殷,以箕子歸,十三年也。故《書序》曰:\"武王克殷,以箕子歸,作《洪範》。《洪範》篇曰:\"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自文王受命而至此十三年,歲亦在鶉火,故《傳》曰:\"歲在鶉火,則我有周之分野也。\"師初發,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故《傳》曰:\"日在析木。\"是夕也,月在房五度。房為天駟,故《傳》曰:\"月在天駟。\"後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鬥前一度,鬥柄也,故《傳》曰:\"辰在鬥柄。\"明日壬辰,晨星始見。癸巳武王始發,丙午還師,戊午度於孟津。孟津去周九百裏,師行三十裏,故三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晨星與婺女伏,曆建星及牽牛,至於婺女天黿之首,故《傳》曰:\"星在天黿。\"《周書·武成》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於征伐紂。\"《序》曰:\"一月戊午,師度於孟津。\"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至牧野,夜陳,甲子昧爽而合矣。故《外傳》曰:\"王以二月癸亥夜陳。\"《武成》篇曰:\"粵若來三月,既死霸,粵五日甲子,鹹劉商王紂。\"是歲也,閏數餘十八,正大寒中,在周二月己醜晦。明日閏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驚蟄。四月己醜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粵六日庚戌,武王燎於周廟。翌日辛亥,祀於天位。粵五日乙卯,乃以庶國祀馘於周廟。\"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後四年而武王克殷。克殷之歲八十六矣,後七歲而崩。故《禮記·文王世子》曰:\"文王九十七而終,武王九十三而終。\"凡武王即位十一年,周公攝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曆》以為六年戊午,距煬公七十六歲,入孟統二十九章首也。後二歲,得周公七年\"複子明辟\"之歲。是歲二月乙亥朔,庚寅望,後六日得乙未。故《召誥》曰:\"惟二月既望,粵六日乙未。\"又其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誥》曰:\"惟三月丙午朏。\"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是歲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誥》篇曰:\"戊辰,王在新邑,C02C祭歲。命作策,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此命伯禽俾侯於魯之歲也。後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霸。故《顧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B047水\",作《顧命》。翌日乙醜,成王崩。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畢命豐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豐刑》。\"
《春秋》、《殷曆》皆以殷,魯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數,故據周公、伯禽以下為紀。魯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故《傳》曰\"燮父、禽父並事康王\",言晉侯燮、魯公伯禽俱事康王也。子考公就立,酋。考公,《世家》:即位四年,及煬公熙立。煬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曆》以為丁酉,距微公七十六歲。
《世家》:煬公即位六十年,子幽公宰立。幽公,《世家》:即位十四年,及微公BD51立,。微公二十六年正月乙亥朔旦冬至,《殷曆》以為丙子,距獻公七十六歲。
《世家》:微公即位五十年,子厲公翟立,擢。厲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及獻公具立。獻公十五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曆》以為乙卯,距懿公七十六歲。
《世家》:獻公即位五十年,子慎公執立,嚊。慎公,《世家》:即位三十年,及武公敖立。武公,《世家》:即位二年,子懿公被立,戲。懿公九年正月癸巳朔旦冬至,《殷曆》以為甲午,距惠公七十六歲。
《世家》:懿公即位九年,兄子柏禦立。柏禦,《世家》:即位十一年,叔父孝公稱立。孝公,《世家》:即位二十七年,子惠公皇立。惠公三十八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殷曆》以為癸酉,距釐公七十六歲。
《世家》:惠公即位四十六年,子隱公息立。
凡伯禽至春秋,三百八十六年。
春秋隱公,《春秋》:即位十一年,及桓公軌立。此元年上距伐紂四百歲。
桓公,《春秋》:即位十八年,子莊公同立。
莊公,《春秋》:即位三十二年,子湣公啟方立。
湣公,《春秋》:即位二年,及釐公申立。釐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殷曆》以為壬子,距成公七十六歲。
是歲距上元十四萬二千五百七十七歲,得孟統五十三章首。故《傳》曰:\"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童謠雲:\"丙子之辰,龍尾伏辰,C17A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CA64CA64,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卜偃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冬十二月丙子滅虢。言曆者以夏時,故周十二月,夏十月也。是歲,歲在大火。故《傳》曰晉侯使寺人披伐蒲,重耳奔狄。董因曰:\"君之行,歲在大火。\"後十二年,釐之十六歲,歲在壽星。故《傳》曰:重耳處狄十二年而行,過衛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舉塊而與之。子犯曰:\"天賜也,後十二年,必獲此土。歲複於壽星,必獲諸侯。\"後八歲,B341之二十四年也,歲在實沈,秦伯納之。故《傳》曰董因雲:\"君以辰出,而以參人,必獲諸侯。\"
《春秋》:釐公即位三十三年,子文公興立。文公元年,距辛亥旦冬至二十九歲。是歲閏餘十三,正小雪,閏當在十一月後,而在三月,故《傳》曰\"非禮也\"。後五年,閏餘十,是歲亡閏,而置閏。閏,所以正中朔也。亡閏而置閏,又不告朔,故《經》曰\"閏月不告朔\",言亡此月也。《傳》曰:\"不告朔,非禮也。\"
《春秋》:文公即位十八年,子宣公倭立。
宣公,《春秋》:即位十八年,子成公黑肱立。成公十二年正月庚寅朔旦冬至,《殷曆》以為辛卯,距定公七年七十六歲。
《春秋》:成公即位十八年,子襄公午立。襄公二十七年,距辛亥百九歲。九月乙亥朔,是建申之月也。魯史書:\"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傳》曰:\"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於是辰在申,司曆過也,再失閏矣。\"言時實行以為十一月也,不察其建,不考之於天也。二十八年距辛亥百一十歲,歲在星紀,故《經》曰:\"春無冰。\"《傳》曰:\"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三十年歲在C330訾。三十一年歲在降婁。是歲距辛亥百一十三年,二月有癸未,上距文公十一年會於承匡之歲夏正月甲子朔凡四百四十有五甲子,奇二十日,為日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故《傳》曰:絳縣老人曰:\"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有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師曠曰:\"C23B成子會於承匡之歲也,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則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春秋》:襄公即位三十一年,子昭公稠立。昭公八年,歲在析木,十年,歲在顓頊之虛,玄枵也。十八年距辛亥百三十一歲,五月有丙子、戊寅、壬午,火始昏見,宋、衛、陳、鄭火。二十年春王正月,距辛亥百三十三歲,是辛亥後八章首也。正月己醜朔旦冬至,失閏。故《傳》曰:\"二月己醜,日南至。\"三十二年,歲在星紀,距辛亥百四十五歲,盈一次矣。故《傳》曰:\"越得歲,吳伐之,必受其咎。\"
《春秋》:昭公即位三十二年,及定公宋立。定公七年,正月己巳朔旦冬至,《殷曆》以為庚午,距元公七十六年。
《春秋》:定公即位十五年,子哀公蔣立。哀公十二年冬十二月流火,非建戌之月也。是月也螽,故《傳》曰:\"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曆過也。\"《詩》曰:\"七月流火。\"《春秋》:哀公即位二十七年。自《春秋》盡哀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
六國《春秋》:哀公後十三年遜於邾,子悼公曼立,寧。悼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子元公嘉立。元公四年正月戊申朔旦冬至,《殷曆》以為己酉,距康公七十六歲。元公,《世家》:即位二十一年,子穆公衍立,顯。穆公,《世家》:即位三十三年,子恭公奮立。恭公,《世家》:即位二十二年,子康公毛立。康公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曆》以為戊子,距緡公七十六歲。康公,《世家》:即位九年,子景公偃公。景公,《世家》:即位二十九年,子平公旅立。平公,《世家》:即位二十年,子緡公賈立。緡公二十二年正月丙寅朔旦冬至,《殷曆》以為丁卯,距楚元七十六歲。緡公,《世家》:即位二十三年,子頃公仇立。頃公,《表》:十八年,秦昭王之五十一年也,秦始滅周。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歲。
秦伯昭王,《本紀》:無天子五年。孝文王,《本紀》:即位一年。元年,楚考烈王滅魯,頃公為家人,周滅後六國也。莊襄王,《本紀》:即位三年。始皇,《本紀》:即位三十七年。二世,《本紀》:即位三年。凡秦伯五世,四十九歲。
漢高祖皇帝,著《紀》,伐秦繼周。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漢\"。距上元年十四萬三千二十五歲,歲在大棣之東井二十二度,鶉首之六度也。故《漢誌》曰:歲在大棣,名曰敦牂,太歲在午。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三年也。故《殷曆》以為丙午,距元朔七十六歲。著《紀》,高帝即位十二年。
惠帝,著《紀》,即位七年。
高後,著《紀》,即位八年。
文帝,前十六年,後七年,著《紀》,即位二十三年。
景帝,前七年,中六年,後三年,著《紀》,即位十六年。
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旦冬至,《殷曆》以為乙酉,距初元七十六歲。元狩、元鼎、元封各六年。漢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歲。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歲在星紀婺女六度,故《漢誌》曰:歲名困敦,正月歲星出婺女。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各四年,後二年,著《紀》,即位五十四年。
昭帝始元、元鳳各六年,元平一年,著《紀》,即位十三年。
宣帝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各四年,黃龍一年,著《紀》,即位二十五年。
元帝初元二年十一月癸亥朔旦冬至,《殷曆》以為甲子,以為紀首。是歲也,十月日食,非合辰之會,不得為紀首。距建武七十六歲。初元、永光、建昭各五年,竟寧一年,著《紀》,即位十六年。
成帝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各四年,綏和二年,著《紀》,即位二十六年。
哀帝建平四年,元壽二年,著《紀》,即位六年。
平帝,著《紀》,即位元始五年,以宣帝玄孫嬰為嗣,謂之孺子。孺子,著《紀》,新都侯王莽居攝三年,王莽居攝,盜襲帝位,竊號曰\"新室\"。始建國五年,天鳳六年,地皇三年,著《紀》,盜位十四年。更始帝,著《紀》,以漢宗室滅王莽,即位二年。赤眉賊立宗室劉盆子,滅更始帝。自漢元年訖更始二年,凡二百三十歲。
光武皇帝,著《紀》,以景帝後高祖九世孫受命中興複漢,改元曰建武,歲在鶉尾之張度。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即位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