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人類文明的科技發展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哪怕現如今的人類文明已經有能力勉強進行恒星際航行,但整個宇宙,不,哪怕僅僅是一個太陽係對於人類文明來說都是浩瀚而神秘的。
人類文明對於太陽係的了解仍舊僅僅是冰山一角。
從內到外,太陽係的構成依次是四顆類地行星,然後是小行星帶,再往外則是四顆巨大的類木行星,再往外則是柯伊伯帶,這裏是短周期彗星的來源地,冥王星,妊神星,鳥神星都屬於這裏。再往外則是黃道離散盤,在這裏有一顆比冥王星還要大的天體賽德娜。這裏的天體的遠日點甚至可能高達一千天文單位,也即一千五百億公裏以上。
這個距離已經十分遙遠,但是有很重要的一點,黃道離散盤最遠距離是和太陽一千五百億公裏,而奧爾特雲和太陽的預估距離是七萬五千億到十八萬億公裏之間,那麼……在黃道離散盤和奧爾特雲之間就存在一個範圍高達數萬億到十幾萬億公裏的巨大空洞……在這片巨大的空洞之中存在什麼東西?
在衛風之前,人類文明的最遠航行距離是五百億公裏。這仍舊屬於黃道離散盤範疇,還沒有來到這片巨大的空洞之中,自然也就沒能對這片區域展開實地探測。科學家們通過各種大型望遠鏡對這片區域展開過長年累月的搜尋,但都沒有在這片區域之中找到什麼東西。
難道這裏真的是一片空洞嗎?這從常理上來說似乎有些難以接受。
事實上,衛風此行的科研任務之中就包含對該空洞區域的探測。科學家們希望能在這裏找到一些什麼東西以完善他們對太陽係形成演化過程的理解。這份工作一直是由葉落來進行的,並不需要衛風的幹涉。星海號宇宙飛船之上裝備有許多科研儀器,自從星海號飛船離開黃道離散盤範圍之後,這些儀器就開始了一刻不停的工作,它們一直在分析著這裏的物質密度,構成類型,輻射類型以及強度等信息,然後打包將它們送回地球。
但最關鍵的突破仍舊沒有找到。科學家們一直希望星海號飛船可以在這裏發現一些宏觀物體,比如直徑在一厘米之上的星際塵埃之類的東西,然後有朝一日將它們帶回地球以供研究。
此刻星海號飛船距離上一次蘇醒已經過去了幾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之中它仍舊一刻不停的在維持著前進。現在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已經擴大到了一萬五千億公裏。
雖然它的大部分設備都已經關閉掉了,但一些重要的儀器設備仍舊處在運轉之中。這些設備就包括裝備在它船艙外壁之上的四台大型光學望遠鏡。它們正在一刻不停的收集著從周圍空洞的宇宙空間之中傳遞過來的光線,然後將這些數據傳送給葉落,由葉落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這一項工作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時間,一直到現在葉落都一無所獲。但今天似乎有些不同。通過微弱的星光反射,一台望遠鏡在深空之中捕捉到了一個微弱的亮點。這個亮點迅速的引起了葉落的注意,然後四台望遠鏡同時調整角度,同時對準了那個光點。
進一步的分析資料很快就得出了。資料表明,那顆光點來自於大約兩億公裏之外的一顆直徑大概有十七米的不規則小行星。它的構成暫時無法解析,但是它的表麵十分光亮,擁有極高的反照率。這表明它的表麵可能是由水冰,幹冰,又或者甲烷冰構成的。
葉落的程序庫之中存儲有麵對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應對的程序。這裏是黃道離散盤和奧爾特雲區域之間的巨大空洞,這裏在數百年來一直被以為是空無一物的,如果能在這裏找到一顆星體然後對它展開分析,人類文明所麵臨的許多難題可能就會得到解答。
這是十分重大的科學發現,所以在稍微的運算之後,葉落就決定要捕捉這顆小行星,就算無法捕捉這顆小行星,也要想辦法送它上麵獲取到一些物質。但在這浩淼的太空之中,尤其是星海號飛船又處在高速的運動狀態之下,要捕捉這顆星體並不容易。
距離太陽越遠的星體,它的運轉速度就越慢,在飛船航行的速度範疇之內,甚至可以近似的看做它是相對於太陽靜止不動的。一艘以每秒三千公裏速度運動的飛船,要去捕捉一個靜止的物體,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知道,在這樣的高速之下,如果星海號宇宙飛船直接撞向那顆小行星的話,由高速所帶來的巨大動能可能將整艘飛船擊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