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1)

“忠武將軍周彼路,常年守邊,保東利國土,戰功數起,國之棟梁,惜以肺病卒。民莫不哀,皆徒步千裏餞行。主傷失一誠之將,念其功德,追封齊縣公。封其妻葉氏為一品誥夫人,獨女子衿為縣主,號曰聖依。賜黃金千兩,白銀萬兩,布珠無數……”——《東利國史·忠臣傳·齊縣公》

周子衿的父親周彼路常年駐守邊境,飽經黃沙洗禮,因此得了肺病,尋遍名醫救治無用而離世。那年,周子衿五歲。而偌大的周府冷冷清清,除了周子衿母女,隻有十數個仆人。

徐清揚的父親徐莫止與周彼路在戰場上一起經曆生死,是極好的兄弟,怕周子衿母女孤苦伶仃受人欺負,便決定認周子衿為義女,對其十分疼愛,有好東西定送給她,在東利國是認認皆知的。再加上長子徐念、次子徐輕揚這兩個哥哥保護,整個東利無人敢對周子衿不善。周家的“獨苗”周子衿便在眾人的嗬護下長大了。

同時,徐莫止也一直幫逝去的兄弟尋找著他的“私生子”。

周彼路生於蕪縣,十四歲那年因旱災舉家南遷至水鎮,父母在鎮上開了一家食鋪做早點。

鄰居連家經商常年在外不在家,留妻子和兩個女兒在家裏做些小手工去納稅或者售賣。

連家大女連沁沁相貌平常但是端莊溫婉,早早定下了門親事,待及笄便可嫁到員外家。小女連青青麵若桃花,性子活潑,常到他家早點鋪裏玩,和他相熟甚至滋生愛意,二人私定終身。

連青青及笄後,周彼路本欲上門提親,忽逢西野羌中王庭進犯邊境,男兒誌氣讓他決定上戰場保衛國土,便將兒女情長放在一邊,許諾連青青待他功成歸來後必將求娶。連青青知道他意已決,隻好送別了他。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戰爭持續三載才以羌中王庭求和告終。

他因為取得羌中王庭一名大將的人頭而立下戰功,被國主封為正五品守備,雖不似從軍後認識的出身世家上戰場曆練的徐莫止的正三品參將位大,但對於同入伍的新兵們來說,是個很不錯的官位了。再加上他還算堂堂的儀表,建在京城的周府門欄快被媒婆踏平了!

這讓他想起在水鎮的連青青。他向朝廷告了假,備了不少貴物回水鎮,一是去提親,二則是接他父母去京城。

一路風塵仆仆,他滿懷期待與憧憬,可卻沒見到連如水。他問遍了街坊鄰居才知道,他走後不久,連青青便懷了身孕。雖說她父母也知道他們兩個的事,但女子未婚先孕是件讓家人丟臉麵的事,便逼著她喝藥,告訴她孩子將來還會有的。

可她不願意,在一天夜裏離家出走,隻身去京都尋他,之後的下落便無人知曉了。

周彼路聞此快馬趕回京城,從徐莫止那裏借了些兵馬,前往水鎮周圍各處尋找女子下落,可終究沒有收獲。他年邁的母親勸他娶妻,一直忙於他的婚事,最後他娶了一個文官的女兒,與其相敬如賓,並在婚後第三年,有了女兒,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為名,對女兒甚是疼愛。

周夫人因生子衿傷了身子,此後再不能生育,便勸他納幾房小妾為他周家生兒育女。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但他想到了下落不明的連青青,想到了或許活著的他們的孩子,便再次派人去尋找連青青的下落。

世上無難事,他尋得了麵容憔悴的連青青,在一家破敗的茶館裏。

連青青見到他後潸然淚下,她說出了她之後的經曆。

原來她離家出走後遇到了前往各地搜尋奴隸的黑心商販,得知她想前去京都,騙她說自己是經商之人,可幫助她到京都。她去京都心切,沒有多想便跟著他,誰知道被賣到了大戶人家為奴。

她的相貌讓家主想將他納為小妾,她言自己有夫婿並且懷有一子後,憤怒的家主派人給她灌藥,她抵死不從,拔下頭上發簪就要自盡,家仆阻攔中不知是否有意,簪子劃破了她的春風麵,家主望之害怕又嫌惡,便讓她做洗衣房的仆人,從此不再過問。

主母因此事十分恨她,將重活全部讓她做之外,還常常指使人打罵她。就在這樣難熬的日子裏,她生下了她和周彼路的兒子,可還沒來得及取名字,邊被主母的親信嬤嬤抱走賣人,下落不明。

她因為擔心兒子、思念周彼路而患上了心疾,再加上產後沒有休養每天勞作而有了病根,此後纏綿病榻,憔悴得再無年少時的明媚。

主母不想白養人,便派人將她帶出城,丟到城郊自生自滅。但她還算命好,遇見了這家茶館的主人,好心的主人聽說她的故事後,便將她帶回茶館,自己掏錢讓大夫給她治病,還買了兩個小婢照顧她。

可茶館主人一年前出京去買茶葉,此後便再沒回來。她變賣了她身上唯一值錢的鐲子——她母親給她的嫁妝,她一直帶在身上。她用換來的錢,維持著茶館的生計。可是,錢最終還是花完了,茶館也敗落下來。所有人都走了,可她還一直待在這裏,等茶館的主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