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陽光加入想象72(1 / 3)

第四章 戰勝對手的最好方式

崔修建

四月的一天,我隨手打開電視機,便看到了一直很喜歡的名曰《絕對挑戰》的節目――京城的一家知名企業準備招聘一名營銷部經理,各路精英聞訊而來,幾經篩選,三位佼佼者脫穎而出。現在,他們正坐在演播大廳裏,麵向全國觀眾,再次接受企業精心組織的特別考核,最後的勝出者將當場接過企業的聘書。

應該說,那三位有著高學曆和一定工作背景的年輕應聘者,那天的出色發揮,充分顯示出了他們各自不俗的競爭實力,麵對企業給出的許多觀眾都頗感到頭疼的考題,三位應聘者竟能從容不迫、縱橫捭闔,一番番的對答可謂是智慧張揚、精彩紛呈,現場觀眾、主持人、主考官都禁不住頻頻地頷首讚歎。

四輪激烈的考核過後,三位應聘者水平實在是難分伯仲,場外參與預測最後贏家的觀眾也分不清究竟該支持哪一位,大屏幕上顯示的支持率幾乎完全相同。

關鍵的最後一道考題看似簡單――請競聘者談談一個企業應該如何戰勝自己最強勁的對手?

第一位應聘者側重於從研究對手著眼,高屋建瓴,條分縷析,闡述了自己戰勝對手的三個策略,頗顯經營管理者的精明幹練。

第二位應聘者側重於從完善自身入手,由此及彼,洞悉幽微,提出了自己戰勝對手的四點計劃,頗具經營管理者的精細縝密。

第三位應聘者出語驚人――學會把強勁的對手變成朋友。

麵對眾人的驚愕,這位應聘者微笑著解釋道:“一個企業要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時刻保持著危機感,時刻感受到來自對手的強大壓力,離開了對手強有力的挑戰,企業會逐漸失去競爭與發展的動力和方向。所以,戰勝競爭對手的最好的方式,不是打敗對手,而是學會與對手交朋友,隻有對手成為了朋友,才能化解許多的矛盾和衝突,才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可以更容易地從對手朋友那裏獲得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讓對手更強大的同時,也讓自己強大起來,那也彰顯著一個企業的自信、自立、自強的風度與氣質……”

熱烈的掌聲響起,第三位應聘者最後如願以償,因為他的“戰勝對手的最好方式是與對手交朋友”,顯示出他的視野更開闊、胸襟更廣闊、誌向更高遠……而所有這一切,正是一位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可貴品質。

經營的智慧

他拜師學習燒製陶器的技藝,沒多久,就告別了師傅。

回到家中,他便立刻忙著建窯、取土、做模子,開始燒製陶器。沒幾天,二十個栽花用的陶器便燒製出來了,他滿心歡喜地挑著它們趕到市場上去賣。

隻兩天的功夫,陶器就賣光了。於是,他心想:我若是每天都燒很多很多的陶器,雇別人來替我賣,豈不是能賺更多的錢?

從那以後,他就沒白沒黑不辭辛苦地燒製起來,很快,他的房前屋後就堆滿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的陶器。然而,他雇用的兩個賣陶器的人沒幹多久就辭職了,原因是他燒的這種陶器不好賣。

他很不服氣,親自到市場上去賣。結果,他發現人集市上像他這樣的陶器遍地都是,極其便宜。他隻好把價格降到最低點,但仍然很少有人問津。

看來連投入的成本都難以收回來了,他冥思苦想了三天,鎖了門又上山拜師去了,這一去就是一年。

等他再開窯燒製陶器時,他牢記師傅的囑咐——“不簡單地重複別人,要努力燒出真正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他對每一道工序都嚴格地把關,即使是一點點細小的紕漏也不肯放過。

一個月後,他隻燒出五個自己滿意的陶器,其它的雖說要比以前的那些好多了,可還是都讓他敲碎了重燒。

這一回,他的五個陶器賣了很高的價格,也賣出了他的名氣。此後,他更加珍惜自己的聲譽,在用料和工藝方麵,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力求燒製的陶器高人一籌,臻於完美。

數年後,他成了當地的“陶器大王”,而當初的許多同行都因品種單一、缺乏特色等緣故,紛紛退出了市場。

道理很明顯——就像“萬綠叢中一點紅”,惹人注目的往往是極具特色的,不簡單地複製別人,走自己的創新之路,必將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經營的巨大成功。一味地簡單模仿別人,可能在短期內嚐到一點兒甜頭,但絕對不會長久,還可能因此遭受更大的損失。

商業經營如此,人生的經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做亮細節的智慧

人生由許多個細節組成。鬱達夫曾說:“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這句話的本意是說萬事萬物都是以小見大的,於人來說,為人的細節常常影響到人生的命運。

有這樣一件事一直藏在記憶深處,一位年輕人參加某集團公司的招聘,來到招聘辦公室門口,見牆邊倒著一把掃帚,便很自然地走過去,彎下腰身將掃把扶了起來。而在這位年輕人來到之前,其他參加應聘的人並沒有想到要扶起它。誰會想到呢,倒在地上的掃把正是公司老總的著意安排。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彎下腰身扶起掃把的動作,讓他從數十個應聘的年輕人當中脫穎而出。

還有這樣一個細節,一家公司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項目,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有一天,該公司老板再一次出馬到某投資商行請求貸款。他推開商行老總辦公室房門的時候,一眼看見辦公桌與地麵的縫隙之間躺著一枚硬幣,打了招呼後,他並沒有在賓客位置上落座,而是幾步走過去,將硬幣撿了起來,用衛生紙擦淨,放在了商行老總的辦公桌上。在這之前,他來過幾次,商行是否願意給他貸款的意向並不明朗。意想不到的是,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幫了他的忙,讓贏得了一筆不小的項目啟動資金。